班级管理 建立良好班集体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张维涛,2.李琴
[导读]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小学班主任不仅承担着学科教学任务,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地行为习惯
        张维涛,2.李琴
        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镇中心小学,255185,2.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学,255185
        摘要: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小学班主任不仅承担着学科教学任务,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地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影响着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还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优秀的班集体,笔者结合实践进行了思考和尝试。
        关键字:小学时期 班级管理 管理对策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负责人,也是学生在学校的大家长,建立优秀的班集体,有助于学生在良好地班级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也备受宠爱,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一个班级是由学生个体组成的集体,是集体就会存在管理和矛盾的问题,再加上现在的小学生自我意识强,这时班主任的作用就十分明显了。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笔者结合班级情况,提出了三点有效策略,分别为: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制定具体化的班规,下文将一一进行阐述。
        一、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众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十分繁杂,除了教学之外,还有班级的纪律、卫生、活动组织等工作,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培养自己的“左右手”,使班级管理更加轻松、顺畅。班干部具有“上传下达”的作用,上到向班主任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下到向学生传达班主任的指令和任务,因此班干部必须要具备良好地沟通能力,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除此之外,班干部手中也有一定的权力,他们能够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实施惩罚措施,也能够为学校或班级活动选拔人才,还能够在某种情况下代教师做某些决定,所以班干部需要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配合自己工作。在这一点上,班主任选拔班干部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大部分学生心中认可的班干部,这样班干部在工作时会减少很多因为不被认可而产生的问题,也能更好的带领班级学生完成班主任布置的任务,参与各种类型的学校活动。
        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
        学生具有差异性,每个班级都存在个别跟不上“大部队”的学生,我们统称他们为学困生。重视学困生的转化,提升班级总体成绩是班主任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班级是一个集体,在转化学困生时,班主任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激励学困生努力学习,转变学习态度,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对此,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并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建立优等生、中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四人一组的多个小组,倡导每个小组间优等生帮助中等生、学困生,中等生帮助学困生,激励学困生努力学习。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将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促进小组内部相互帮助,共同提升,小组之间相互激励,激烈竞争,这样不仅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地学习氛围,还能使学困生在小组的影响下,努力地学习,积极地转化,这是促进学困生转化,提高班级总体成绩的有效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学困生的心理很脆弱,在对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多采取激励的方式,当学困生有所进步的时候,不要吝啬对他们的夸奖,大方的表扬他们的成绩,当学困生学习遇到瓶颈时,多用温暖的语言和爱的行为鼓励他们,激励他们不断地前行,这样有助于学困生在班主任爱的教育和同学无私的帮助下,取得良好地学习成果,进而逐渐地实现转化。
        三、制定具体化的班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生活在集体当中,必须要共同遵守规则,才能有良好地秩序和稳定的环境。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缺乏规章制度意识,为了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就班级存在的问题,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比如:很多学生喜欢在早自习时间吃早餐,且笔者强调多次不可以后,依然存在这个问题。对此,笔者制定了不可以在早自习时间吃早餐,如果被发现,惩罚打扫卫生一周的规定。还有,部分学生课间不想浪费时间到操场玩儿,就在教室后面撑起皮筋跳绳,这严重地影响了课间想要学习和休息的同学。对此,笔者和学生商量,制定了不允许课间在教室做娱乐活动的规定,如果违反规则,则需要将非在教室娱乐的心理历程写下来,与班级同学分享。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生养成了抄他人作业的习惯,对此笔者规定不允许抄作业,一旦被发现,当天的作业量加倍......通过制定具体化的班规,有助于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对于建立优秀的班集体有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的大家长,应该着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并依据校规为准绳,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当地班级管理措施,既要注重班级的整体,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解放学生的天性,又要约束学生的行为,真正的将班级管理当做是一门艺术,潜心钻研,并在不断地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光国.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中国教师,2017(S2):156.
        [2]雷先明.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