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绘德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一中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91
摘要: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注重从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入手,并在此过程中,运用提出问题—适时引导—展示成果的方式进行授课,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提升,促进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本文注重从自主探究、合作教学以及多媒体授课三方面进行简要解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方面,并不注重从学生的认知的角度,进行着力,导致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针对这种状况,高中数学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授课方式,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着力,并在过程中,创设与学生认知最为接接近的数学授课模式,调动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达到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运用自主探究法,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主探究空间,真正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获得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针对后进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真正让后进生同样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提升整体的自主探究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直线与平面垂直”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垂直定理的理解,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转变原有的定理转述方式,真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转变的定理进行推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原有定理之间的连接,真正让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定理知识。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此直线与平面垂直。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此问题,与原有定理之间的不同之处。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此部分内容,并分析出只有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说明直线与平面垂直。通过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二、使用合作教学法,增强学生思维思辨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往往采用标准式、流程化的方式,开展高中数学的授课,并不注重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导致部分学生陷入数学学习的思维定势中。针对这种状况,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从个人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增强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例如,在讲授“空间几何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思考如下的问题: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个面均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而由此围成的几何体为棱锥。你们可以举出反例吗?与此同时,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分组,并在组中设置观察员、记录员、小组长以及副组长四项职务。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适时地走入学生的讨论中,并针对卡壳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从明矾的角度,推翻这个结论,即两个全等的棱锥底部相连。教师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打破原有思维的定式,增强他们思维的思辨性。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知识吸收率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降低学生的认知坡度,让学生更为高效地吸收数学知识,提升多媒体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部分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倾斜角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倾斜角的范围。在大部分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斜率,并重点强调斜率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掌握此部分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运用多媒体出设相应的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提升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吸收效率。通过运用多媒体授课,教师在降低学生学习坡度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率和数学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高中数学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客观学习状况,灵活转变数学授课方式,打造最为接近学生认知区域的授课模式,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动脑筋,想办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应数学的授课,在不断练习和摸索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促进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禹敏.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7(07)
[2]孙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及教学策略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6(10)
[3]於秋静.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 000(011):33-33.
[4]甘承平.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 新课程(中学), 2014(10):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