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乔飞
[导读] 随着我们国家当前阶段课程标准的提出,意味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广大知识传授者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乔飞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师范附小崇文校区  山东德州 251500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当前阶段课程标准的提出,意味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广大知识传授者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而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作为学生身心成长阶段培养逻辑思维的启蒙学科,逐渐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因此,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就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当前阶段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学一直都是重点学科与教学知识内容之一,而学生想要高效的学习好数学知识内容,必须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与高效稳定的计算能力等,学生在具备这些基本能力的前提之下才能够更好的吸收所学知识,并且将数学知识内容实际应用起来。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当前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劣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程启蒙教学。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教师想要很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意识到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实施渠道,只有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够使学生有效进行学习。但是从我们国家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整体提升,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一)忽视学生的需求与意愿
        受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关系的认知基本都停留在了“以教师为主”的层面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己作为了课堂的管理者,严格把控知识教学的进度,监督学生进行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得不到体现,从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到课后的作业练习都由教师主导完成,学生只能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之中接受知识内容,长此以往下去,学生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不仅仅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疏漏,还会使得学生产生比较消极的学习情绪,甚至会对数学课程学习产生抵触与厌倦。
        (二)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
        当前阶段我们国家各个阶段的课堂教学基本都固定在了“温故知新”的模式之中,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强制要求学生背诵数学定理概念或者计算公式等,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实际性的应用与练习。长此以往下去会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知识掌握情况产生错觉,认为学生们已经掌握到了所学数学知识内容。与此同时,这种以知识点为主的数学课堂教学,容易使得数学课程教学呈现出机械化的状况,会导致学生失去主动学习数学课程知识内容的兴趣。
        (三)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变通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考依据,详细记录着课本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以及教师的课程进度安排等,许多教师通常都会凭借着个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撰写,使得教学活动的设计仅仅停留在了文字层面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依赖教案,无视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至于在面对一些课堂突发情况的时候教师的节奏就会被打乱,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教学事故,对于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结合教案进行教学,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变通,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在我们国家当前阶段的教育形式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依照新课程标准当中的要求,对数学课程教学进行具体优化,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学具体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思维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都是以“灌输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什么知识内容学生就学习什么,完全没有形成自主思考、解答疑问的思维。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智力发育还不完善,缺乏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教师想要很好的锻练、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并解答,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在课堂中根据班级当中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等引导其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分组,让各小组共同讨论想为鸟儿做点什么,引导学生保护鸟类,并且展开了做鸟巢的活动,活动规则为:让各小组先讨论怎样做鸟巢并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并且相互交流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知识,再让各小组量一量长方形的四条边,看看长短,之后再量一量长方形的四个角,在量正方形四条边长短的时候可以运用对折或者测量的方式,并且量一量正方形的四个角,集体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然后,如此一来,笔者在这种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实现了自主思考、动手操作以及合作探讨,使学生能够在这一学习活动当中全面掌握到数学知识,并且提升了班级当中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有效推动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运用信息技术方式
        随着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知识传授者将信息技术方式应用到了教学过程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因此,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融入信息技术的方式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将单一化的数学知识内容转变为具体、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如,在进行“相交与平行”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在课前制作了相关的动画演示视频、图片等资料,并且结合了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整合。然后,笔者在课堂中运用了多媒体形式将这些播放了出来,让学生进行观看与思考。与此同时,笔者为了最大化提升信息技术方式教学的效果,并且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会在学生们观看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暂停”按键,合理融入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与分析,并且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情境之中进行体会与感受。如此一来,笔者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将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现代化技术应用了进来,引导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之中进行了体验与感受,不断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借助实际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知识大多都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而日常生活当中也处处有着数学知识内容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数学知识服务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借助实际生活来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在实践学习当中不断获得提升。
        例如,在进行“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在课堂中出示了一幅情境图,并让学生们指出图上的角。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们观察这些角的特征、形状等,并且让学生们列举出教室中或者生活中这些相似的角,有的学生说出了教室中的桌角、墙角,有的学生说出了生活中比较常见沙发角、包装盒的角等。如此一来,笔者在这一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们置身于生活化的情境之中,并且从中进行思考与学习,进而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总而言之,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整体教育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教师需要正确意识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并且可以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运用信息技术方式、借助实际生活情境等多方面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3):184-186.
        [2]易立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