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勤娜 贾明娟
山西运城闻喜县明德小学校
现代数学教学,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各种数学思维品质培养,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水平,还能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整体提高。接下来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一、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每个孩子都会对一些事情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里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心理特点,创设能引起学生质疑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同时使思维得到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比如说在《分一分》这节课中,可以创设一个熊大和熊二分蜂蜜的情境。提出家里有很多蜂蜜,他们两个该如何分的问题;如果翠花也来分蜂蜜,提出三个人该怎么分的问题。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达到了高峰,不仅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真正得到提高。教师也可以运用游戏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比如在《可能性》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拿一个盒子,里面有一些写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纸团按一定比例投放,让学生自己试着“抽奖”,每一次抽奖都记录下来,学生可以在游戏中体会获得每种奖项的概率是不同的。如此一来,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展开学习,所设的情境也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接近或者相符合,使学生产生了共鸣,学生不仅兴趣更浓 , 积极性高 , 而且通过亲身参与 , 印象更加深刻 , 记忆更加牢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思维
众所周知,在数学概念学习中,各个知识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很多知识点互相都有逻辑关系,存在内在的联系。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逐步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而小学数学是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因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而产生学习上的困难。小学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框架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在课前准备时,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学情,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方面的作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维,不要给孩子现成的答案,应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在绘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先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从旁指导,并及时反馈改进建议,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这样获得的知识令孩子印象深刻而且记忆持久。
三、鼓励学生表达,启发思维能力
语言是实现思维、巩固和传达思维成果即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重要外在表现体,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灵活。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说、讲、议、辩,给其充分表达的机会。通过讲,理清自己的思路,从不同角度考察概念,感受数学思维方法。比如,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想一想乘法算式的意义,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在5×2=10这个算式的表达中,有学生会举例说买苹果的有五个人,每个人需要买两个苹果,一共需要十个苹果。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经过了丰富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通过语言把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和发展。教师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教学时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让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说清分析过程,就能把旧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使所学知识真正得以“融会贯通”。
四、培养思维习惯,发展学习思维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变的行为倾向。而思维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和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的一些好的、稳定的思维情感与好的思维状态,是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主要表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 有条不紊等。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学生们大胆尝试,认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善于观察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们大胆思考问题,或者同学之间分成小组合作探兖问题,并对其给予肯定,以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思考问题的信心,并且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勇于思考习惯,为学生灵活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总之 ,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闻喜县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