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梁德聪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他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将学生和授课内容同时考虑在内,并其重点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梁德聪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州中学 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他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将学生和授课内容同时考虑在内,并其重点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缔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立足多年教学经验,讨论一下怎样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小学;数学学科;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突显出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外,还要作为指导者走进学生,走到他们中间,与他们平等的交流和讨论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得到启发的同时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在愉快地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能够明显得到提高,能够自主且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综合能力也同步得到了提升。
        一、利用生活激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堂打造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知识探索过程中去。趣味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深得广大教师的认可。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不可言喻的关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促使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小学生在趣味性浓烈的数学课堂中,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学习效率也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除法”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生活激趣手段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一上课,数学教师便说道:“在其中考试前,老师为了奖励考试成绩排名靠前和进步较高的同学买了一些奖品,其中魔方10元一个、硬皮本8元一个、彩带2元一条,如果本学期班费只剩下80元整,大家认为可以买几个硬皮本呢?”出于为班级解决问题的初衷,学生认真地列出算式并展开计算,数学教师随后鼓励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并由此展开除法教学活动。在生活化的激趣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不仅锻炼了口算和计算能力,还促进了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锻炼学生思维水平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一些新技术手段逐渐被应用在教学中,其中多媒体、微课、白板等媒介成为课堂“宠儿”,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信息技术设备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能够创设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需求的高效且有趣型数学课堂,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学生在多媒体辅助的数学课堂中获取数学知识时思维水平也得到了锻炼,能够提出一些高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久而久之,他们会感觉数学知识变得相对简单了。
        例如,学生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锻炼。课上,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些几何图形,问道:“同学们能够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吗?”学生在说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时很快便说出来了,当遇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多边形时却回答不出来。随后,数学教师通过多媒体将梯形进行了分割和拼接,引导学生转换方法展开计算。在教师给出的提示下,学生很快想到将解决对策,快速计算出梯形面积。信息化设备和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主动地思考和探究问题,不仅使得思维得到了进一步锻炼,课堂学习效率也随之升高。
三、使用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型产物,它凭借自身短小、精悍的特点出现在课堂中,成为辅助教学教学的一种高效手段。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十分关键,因此数学教师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微课便是一种高效辅助教学的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展开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进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增强,为以后学习和生活提前做好准备。


        例如,学生在学习“千克、克、吨”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使用微课展开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上,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超市购物场景,并将其带领到散货区,引导学生自主提出称重,然后引出千克、克和吨三个重量单位。随后,数学教师利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将克与千克之间关系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了解了克和千克后,重新认识两者关系,并且能够正确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观看了微课视频后,能够主动地将2千克的瓜子和500克的瓜子区分开,懂得了如何正确应用质量单位描述物体重量,自主学习能力也同步提升了。
四、采用分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分层教学策略是目前为止既能够体现出学生课堂主体性又能够促使学生发挥的教学手段之一,是保障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取知识和能力最大化的教学方法。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原则展开教学活动,促使所有阶层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进而逐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比的认识”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采用分层教学原则展开教学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前,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将“比的读写方法”、“比的意义”等内容考虑在内,并且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决定设计出分层教学活动。课上,数学教师先通过长方形长比宽多多少的问题,引出关键字“比”,然后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比”的其他关系,并由前项、后项两个词引出课堂重点内容“比”。随后,数学教师借助洗洁精配方教会学生用比来说明其中的比例关系,并且使之学会了正确区分“比值”和“比”。学生在层次递进的数学课堂中,逐步学习并掌握关于“比”的知识点,不仅没有感到困难,反而提高了他们学习自信心和效率。
        五、通过问题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思维是人脑客观反映世界的机理,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究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非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教学法是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一种高效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一些问题,在课堂中通过问答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过程中思维得到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时、分、秒”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问题教学法,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课上,数学教师首先通过晚会上倒计时的钟表引入课堂,并且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钟面上都包含什么吗?”学生随之将指针和数字表述出来。教师接着提问道:“那倒计时时数的十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钟表中的大小格分别表示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被数学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问到,积极展开思考,想要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出来。数学教师随之给予提示,将“几点几分”等生活常用语表述出来,促使学生能够通过提示想到小时、分钟和秒等常用词汇,并且快速认识钟表和上面的时间。学生在问题化教学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效率自然而然地便提高了。
        言而总之,在新课改教育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学科主体地位的同时应用一些高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性教学,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得到锻炼,同时提高学习自信和效率,为从容地迎接初中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振华.缔造魔力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00(047):221.
        [2]连晓,吕士升.让小学数学教学与创客教育碰撞出火花[J].发明与创新:小学生(C),2018(12):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