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王娅婷
[导读] 中华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洗涤而更加历久弥新,绵延不绝。

        王娅婷
        西峰区什社乡寇庙幼儿园  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中华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洗涤而更加历久弥新,绵延不绝。幼儿教育中加强中华文化的渗透,既是文化传承的过程,也是幼儿精神发展的需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的探索文化的传承方式,结合现代化教育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增添新时代的韵味。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文化;中华文化;融合策略
        中华文化是古人文明智慧的结晶,在幼儿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可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理解和掌握文化的精髓,增加幼儿未来发展的底蕴,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但是在教授幼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部分曲解,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但教学成果不理想,而且枯燥的知识学习会使幼儿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应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生动,依据幼儿的阶段发展特征,创建轻松活跃的教学课堂,结合游戏教学实现寓教于乐,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吸收中华民族文化。在此,本文就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相关读者提供积极的参考。
一、立足中华传统故事,激发幼儿探索热情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汇聚了浩如烟海的趣味故事,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具有神秘气息的神话故事和具有警示意义的寓言故事等,这些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优秀、精彩的故事讲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带动幼儿发散思维。幼儿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通过微课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看故事片段思考问题,实现活跃幼儿思维与提高学习兴趣相结合。幼儿教师通过立足传统故事,创建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欣赏中锻炼想象力,了解中华文化。
        例如,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故事《掩耳盗铃》时,老师在教学导入中可以带上故事中最重要的道具,就是一个大铃铛,激发幼儿的好奇之心,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如询问带铃铛的意图。在老师讲述故事之后,因为每一位孩子的学习状况不同,老师还可以结合视频动画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故事的启示,加强幼儿的理解。在学生积极发言之后还可以引导回答正确的孩子优先上台模仿表演,引导幼儿在趣味互动中强化记忆。幼儿老师在教学中立足故事题材,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学习知识,实现引导幼儿智育和德育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创建传统游戏情境,实施亲子游戏教学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教导者,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应重视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性,结合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的特点,建立幼儿与父母文化交流的渠道。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开展以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扬为主题的亲子教育活动,指导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传统游戏,为家长提供整发挥正面榜样力量的空间,引导幼儿在与父母的亲密活动实践中,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知识。通过教师组织开展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在趣味游戏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影响,增加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中华传统文化之旅”的亲子,设置不同朝代的特色活动点,如唐朝的“斗花斗草”游戏,组织幼儿完成活动收集知识卡并大声朗读卡片内容,达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目的。在引导家长和幼儿参加亲子活动时,可以组织幼儿体验穿不同时代的传统服装,以传统服装为线索,进行任务探索。通过大型的亲子游戏,引导学生通过游戏体会传统的风俗与文化。
三、培养学生审美情操,践行手工艺品学习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中华文化流传了大量的手工艺术,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制作精美,更是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如中国结、油纸伞等,在制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体会传统审美与精湛的技艺。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机器劳动逐渐代替手工劳作,而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手工艺品的制作,可以引导幼儿在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中感受手工制作留下的温情。
        例如,幼儿老师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手工制作,如清明结学习风筝的制作,学习清明踏青相聚与感恩;端午节指导幼儿学习粽子叶的包裹手法,品尝自己包的粽子,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屈原的爱国情操;元旦学习剪窗花,学习窗花技艺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等。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不仅陶冶幼儿的审美,还在讲解制作的过程中教授的幼儿传统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中化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数千年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幼儿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是让幼儿感受文化,为幼儿的心灵发展提供借鉴。幼儿教师应以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出发点,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爱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孩子的文化认同感,为幼儿品德思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莉.浅析幼儿园教育活动与传统文化结合[J].才智,2018(33):59.
[2]谢丽芬.探究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30):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