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白国勇
[导读] 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因为学生积累的知识存在差别,而是学生缺乏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生不了解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白国勇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三泉乡小学校
        摘要: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因为学生积累的知识存在差别,而是学生缺乏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生不了解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无法找准具体问题的分析方式或解决策略。本文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探究了吸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寄托于现实的问题解决中,让学生在理解、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学生的点拨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调用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形成自身的数学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方法,初步整理为以下内容。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景必须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感,促进学生自觉代入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规划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生才会充分调动有意注意,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后开展探索式学习。
        例如,在学生学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教师通过具体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式,调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同时,通过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整理并讨论哪种计算方法可能是正确的。在对比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内容以及与同学的讨论结果积极思维,并在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会产生足够的好奇心,后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组织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但也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采取大胆的猜测和推测的方法来探究问题,并尝试着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应该采取灵活的策略,在学生得出提出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或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的解决方式是由个人解决还是小组合作解决,促进学生掌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具体方法,增强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为学生出示不规则的图形,但并不告知学生可能的解决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课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在课前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能够尝试着说出不同的解法,而其他学生也会在同学的带动下积极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想法。小学阶段学生的想法天马行空,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的脑洞。思考、假设并验证最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是学生敢于想象,并具备足够的创造能力,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且找到正确的计算方式,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而后,针对班上学生较为复杂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简化,并使得学生认识到面积的计算过程越精简,越容易获得最终正确的结果。
        三、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强调学生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表露出来的数学思维,学生的思维是否敏捷、独特、严谨,都是教师需要考虑到的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基本是在学生脑海中完成的,教师要想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是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主张学生以说理的方式讲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学生思考和分析的经过,从而针对性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针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教师可采取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计算,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学生需要整合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将其以具体的计算过程体现出来。在题目中搜集关键信息,结合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对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利用不同的题目举例,为学生做好示范,应该如何系统地以说理的方式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相比计算的过程,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严谨自己的思维,更有逻辑、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解题过程,有助于学生对题目的整体把握,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所必备的一项能力,不仅需要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分析和思考问题,还需要学生解决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引发,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8(23):66-67.
        [2]张裕侠.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0):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