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华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富川小学 湖北省 黄石市 435200
摘要: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和影响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获取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所以,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十分重要且尤为迫切。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并从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主动设置数学问题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的具体方法和基本策略。
关键词: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策略
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新任务和要求,即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课程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情感体验的优化,以真正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当主动地去革新观念,探索并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最终才能够达到提升数学教学效能的目的。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学生知识理解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能,就必须革新知识呈现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进行理解。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实现对数学教学的辅助和优化,对数学知识进行加工再以图片、动画或者影像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优化学生感性认识,直接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平面图形展开的教学,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直观感知能力正处于发展中阶段,所以,对于新的图形认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知识模糊的现象。对此,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初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随后,笔者再对图形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讲解,加快学生们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间的差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和重视的要素,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直接造成学生差距的拉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以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为指引,对全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在此基础上将他们大致分成优、中、差三个不同的层次,从而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提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让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以中层次学生为基础并兼顾优、差两个层次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适应性的发展与进步。
例如,在教授《分数乘法》时,分数计算一直是现阶段学生们的重灾区,很多学生在学习分数计算时都会感到头大,也正是如此,学生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实施了分层教学法,首先,笔者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然后,笔者再根据学生们的情况实施分层,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层次划分好后,笔者再制定不同难度的学习计划,以此满足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监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同时对学生们的发展进行记录,对于学习提升水平有所提升的学生,笔者会重新划分层次。这样,笔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主动设置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过去,数学课堂多以教师的单方面灌输为主,而学生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中,难以实现独立性的思考、自主性的探究和深度的学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提升。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教材课本的主要内容出发,提炼其中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知识,来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进而依据学生的具体思维状况来进行巧妙的提问,创设充满悬念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直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并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授《因数与倍数》时,笔者先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介绍,让学生们认识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然后,笔者再从课程中提炼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们的思维。提出问题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空间,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这对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笔者通过主动设置数学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总的来说,教学效能的提升代表着理想化的教学状态,可以直接彰显和展现学科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价值,更能够助力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真正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牢牢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基于数学学科的本质性特征来展开积极的探索,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主动设置数学问题等策略的运用来革新教学的策略,优化教学的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最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谢发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16-117.
[2]宋妮.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