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关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孔慧
[导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和困难的一门学科,这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更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
        孔慧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小学 231100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和困难的一门学科,这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更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切实不断加强思考,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充分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去有效优化数学教学,帮助小学生能够学好数学。对此,本文也从“有效运用多媒体”“加强课堂互动”“创新地设计数学作业”“注重数学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互动;作业
        
        由于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在这种趋势下,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摈弃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从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让小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避免小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使其能够学好并乐于学习数学。下面,本文也从几个角度出发来具体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如何更好地展开。
        一、有效运用多媒体,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在教学可以运用的方法和资源越来越多,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而多媒体就是科学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体现。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各科课堂上,在教学效率的提高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结合多媒体的运用,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枯燥性,为小学生营造更加丰富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形象或贴近学生的生活,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并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要合理适当地运用。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三)”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如果借助教具如一些物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的话,也能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学生的座位限制,一些学生可能看不清讲台上教师呈现的物体,而一些学生因为和教师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难以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而这时,多媒体就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定的动态课件,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利用图片或者动态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全班学生都可以看到。这样就有效降低了图形知识的抽象性,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结合多媒体也有效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真是一举多得。由此可见,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对于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数学教师要不断思考多媒体在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们加强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途径,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加强思考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在数学中学生会不断遇到问题,需要不断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加强一定的互动。只有通过一定的互动,学生才能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找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多个角度和多种方法。并且,一定的互动也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利用一定的问题和学生产生一定的互动,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时,因为这节课涉及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轴对称等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数学教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事物有着对称的特点呢?”有的学生说蝴蝶,有的学生说奥运五环,还有的学生说眼镜。通过这一问题加强了师生互动,并且有效调动了课堂氛围。

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为他们布置探究问题和任务,如“图形旋转是怎样旋转的?是绕着什么转的?”让学生去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找到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如“旋转中心”或“旋转点”。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补充,为学生进行总结、梳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在这样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学生有效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地设计数学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是也是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完成一定的数学作业,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且可以在作业中更好地对数学知识加以运用。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了解,结合学生的情况去调整之后的教学,或者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但是传统的数学作业过于枯燥无聊,忽视了从小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对作业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为此,数学教师要在作业方面加以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的时候,在学生对它们的一些特点有所了解,并掌握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这样的数学作业: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去搜集一些数据,如问爸爸妈妈房间的大小,或者也可以和父母合作,借助一些工具测量不同的长度等。之后再进行相对应的计算。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避免了传统书面作业的枯燥性。又如,在教学完“折线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去统计自己家一周之内的消费情况,并根据相关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之后根据统计图对家庭消费情况进行分析。这样不但促使学生有效巩固了数学知识,还让学生加深了对家庭生活的认识。由此可见,数学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在这方面要加以有效创新。
        四、注重数学教学评价,加深学生对学习的认知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教师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良好的、合适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数学教师要采用更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使整个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科学。首先,从评价内容方面来看,教师不能仅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过程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促使小学生从多方面看待自己的学习。然后,从评价的主体来看,在评价中不仅可以有教师评价,还可以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从而促使小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教师评价方面,教师在每节课堂上都可以对于学生的表现如回答问题的情况、参与合作探究的情况等进行具体的评价,更好地体现出教师评价的价值。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对错来给予评价,而是要了解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于学生很好完成的部分,教师要注重进行鼓励,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使用婉转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他的错误所在。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语言方面,教师要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充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
        总而言之,小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关键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从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充分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去优化教学,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陶灿功.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46-147.
        [2]周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169-170.
        [3]林兆辉.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