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诗媛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四川省成都市 611700
摘要: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开始大量涉及微观知识,有机物等,这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该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为主要前提,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应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但是部分老师受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对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感到苦恼。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还可以对学生的感知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建模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进行相应的锻炼,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便捷途径。对此本文就如何进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化学 核心素养 教学 培养
一、借助信息技术,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主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相关,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前提,适当结合信息技术,讲述相关的化学原理,此外还可以结合生活现象,阐述相关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感知意识,使学生发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老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老师在讲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首先向学生通过课件展示腐蚀的铁门,并适当询问学生:大家认为在腐蚀的铁门,存在着怎样的化学反应?学生经过思考进行回答:由铁转变为三氧化二铁。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赞扬,随后告诉学生:凡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在教学时老师还可以对铁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讲解,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展示不同化合价下铁的化合物,同时老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公式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其中化合价的变化,总结相关规律。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讲述知识,询问学生:被蜜蜂蛰伤后,有时我们会用碱面,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是什么?学生回答:酸碱中和。通过相关问题,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
二、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微观意识,提升理解能力
在进行高中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知识多有涉及微观方面,这对处于宏观世界的,对微观概念了解较少的学生来讲,高中化学的学习无疑是一个挑战,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微观意识,使学生对微观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同时老师还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为培养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例如老师在讲述《原子结构》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首先对原子的概念进行解释,并结合身边事物,对学生微观意识进行初步的培养,比如告知学生: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就是宏观物质,而我们在化学中所说的水分子就是微观物质。随后老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例子进行相应的模仿,对化学微观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随后老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展示原子内部结构,使学生了解中子,质子,原子核的相关知识,结合相关的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应的教学,使学生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规律,即同主族元素核外电子数目相同,电子层逐渐加一,通过对学生微观意识的培养,便于接下来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为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相应便利。
三、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提升整合能力
化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知识整合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相关的化学内容,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还可以对初中的部分化学知识进行回顾,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构建网络,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述《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思维导图,比如以离子反应为中心,首先向学生展示离子反应的相关类型:水解、复分解、氧化还原、络合反应等。随后还可以对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进行展示(离子反应方程式),随后对离子反应的相关概念以及定义进行相应的讲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与离子反应相关的知识进行展示,主要包括:盐类水解、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在学生对离子反应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以该思维导图为基础,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相关模型,讲述化学知识,培养建模意识
高中化学有许多有机化学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学习,往往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模型进行教学,借助相关模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同时在教学时老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例题进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便利条件。
例如老师在讲述《取代反应》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首先对取代反应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解释,随后借助球棍模型,展示取代反应发生时,相应化学键断裂的过程,借助相关教具,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同时在讲述《晶体结构》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借助相关模型向学生展示最常见的两个球棍模型,比如二氧化硅以及四氯化碳,通过相关的模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时老师还可以结合高考题目,使学生能够通过题意以及逻辑思维推断出反应前后物质的断键、成键的位置、以及相应官能团的类别,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制备相关模型,真正提升学生建模意识。
五、鼓励合作探究,进行化学实验,提升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意识到团队意识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鼓励学生组内合作。同时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需要实验进行结论论证,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证据探究意识,为接下来的化学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例如老师在讲述《化学键与电能》的相关内容,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化学实验,改变相关的实验条件,根据相关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相关结论。通过相应的化学实验操作,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果进行数据以及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证据探究意识,,老师应该适当给学生予以帮助,解决实验困难,并提示学生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老师还可以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实验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思考产生相关现象的原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为接下来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创造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首先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宏观微观意识;同时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整合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解相关的实验进行操作,提升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傅旭波.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6):120-121.
[2]李兴芳.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30):11-12.
[3]汪晓飞.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内容选择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