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聂彦明
[导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源源不断地传递数学知识,

        聂彦明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凤楼镇李汉曲完全小学253111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源源不断地传递数学知识,导致学生形成被动式的学习状态,再加上数学本身原有的抽象概括性与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的数学认知受到挑战。因此教师应该秉承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探索数学知识,并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两个明显特征为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自觉性与自律性,同时也要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而探究性学习则需要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自身的能力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渲染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其次合作学习,让学生“抱团取暖”,共同克服数学难题,最后学会质疑,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渲染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始终保持好奇心,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渲染趣味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例如,信息技术动态化演示数学知识;故事情境渲染数学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游戏练习让小学生的数学探究欲始终保持高涨。
        我们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首先向学生展示教具,一张房屋平面图,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然后教师打开多媒体设备,让平面图变得更加立体,并向学生介绍每个地方所代表的区域是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场景。最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认为平面图上的餐厅和厨房哪一个更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视觉进行选择,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统一的选择,最后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谁的眼力最好。”总之,渲染情境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同时为学生留下悬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接下来学习活动的期待值。
        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并不是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反而错过了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同龄人的交流中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例如小学生十分爱表现自己的才能,但是很容易造成讨论矛盾,为此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是,要不断地游走在各个小组之间,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再比如,每一次的合作学习都需要有时间限制,帮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容最大限度地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以《图形的周长》为例,教材中展示了校园花坛,一个小女孩表示想为花坛安装护栏,此时教师便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我们一起帮助小女孩吧,大家知道护栏需要多长吗?”首先学生要独立思考三分钟,快速想出自己的测量方法,然后再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大家最后选出小组内的最佳测量方法,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把控时间,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下场引导,为学生带来新思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告诉大家哪些方法是对的,哪些方法不可行。同时引出“图形的周长”这一概念。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吸收他人的数学思维进行自我补充,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知识的必要条件。
        三、问题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思维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积极因素,不断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有人说,数学是问题垒出的学科,学生需要不断地解决问题,才能够掌握数学的真谛。实际上问题是引导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质疑是形成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推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我们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为例,教师首先为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的身高都不一样,如果我们测量身高之后,该怎样进行统计,才能够让人一目了然呢?”有的学生说:“在名字后面写上身高数据。”有的学生说:“画一个表格进行填写。”此时教师对该学生表示肯定,并让大家尝试绘制数据表格,大家在绘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如:班级人数太多,表格绘制太大;绘制出的表格并不能看出有用的信息,需要进一步的总结。而这些问题是学生主动发现,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问题探究,最后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学生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数学精神,并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发现数学探究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冉琼艳.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69.
        [2]隋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9(S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