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刘景慧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刘景慧
[导读]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言对事物加以描绘,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和写作水平,同时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表情达意的能力。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四实验小学  刘景慧  252800

摘要: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言对事物加以描绘,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和写作水平,同时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表情达意的能力。但是,我国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存在重写轻读的传统思想,并没有对朗读教学加以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出来要比写出来生动得多。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成为了摆在众多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
        前言:语文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学校和老师都在寻找良好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通过朗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但是,朗读教育也存在一定问题,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时,应该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学生受良好的课堂环境和上课氛围的影响,会积极的参与朗读教学活动,提高对朗读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枯燥,主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不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对语文学习兴趣相对较低。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师也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用更加丰富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有的人》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并通过复习旧知,回忆鲁迅先生,导入新课。老师可以让同学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看朗读的视频,让学生进行对比,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朗读能力。老师可以通过聚焦反复出现的“有的人”,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并体会诗歌写法上的特点。
       2、有效借助读导结合
        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之中,为了推动小学生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便需要开展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具体的朗读情况来开展一个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小学生掌握一个良好的、科学的、合理的朗读方式,以此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学习状况,将个性化特点融入到日常朗读之中,以强化对朗读内容的理解,把握朗读内容的主次层次,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得小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
        比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为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教师可先询问学生当地的春节习俗你都有哪些了解,并让学生描绘一下自己过年时的心情。待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之后,再引领学生朗读课文,这时学生不仅不会抵触朗读,还会自发深情的投身于课文朗读之中,并将自身情感自然流露到课文中,真正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并真切感受到作者对北京对当地生活的热爱之情。



        3、丰富朗读方法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采用丰富的朗读方法,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学生在体验朗读乐趣的基础上爱上朗读。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找到学生喜爱的朗读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朗读活动中,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朗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声音和表情的结合,将课文朗读出来;教师可以利用角度扮演朗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角色中,根据角色语言进行朗读,以深入了解课文的思想,进而提升朗读能力。如在讲授《从军行》《送元二使西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伴奏进行朗读。在诗歌讲授完毕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在音乐辅助下配合朗读,不同小组进行比赛。学生通过朗读,能体验诗歌描述的边塞战士的生活和战况,能体验送别友人时的伤感。学生在掌握诗歌的情感,与诗歌产生共鸣后,自然能提升朗读效果。
        4、引导学生朗读喜欢的图书
        为了唤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点展示图文并茂的图书,如,小学生比较喜欢带有图画的图书,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图书,促使学生对朗读感兴趣,且学生对朗读感兴趣以后,也会积极朗读图书,逐渐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例如:教师展示《老人与海》、《格林童话》《小王子》等图书,之后引导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朗读,此种方法不仅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提升学生朗读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朗读图书,并在朗读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扎实掌握文章内涵和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提升学生朗读效果和朗读能力。
        结束语: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而言,朗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也是在素质全面发展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核心素养的标准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懂得如何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特点,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朗读教学课堂,使得学生能够在朗读之中更好的理解内容的真实性,为后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东素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下),2018,(4):65.
[2]张玲玲.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