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探究 张绍舟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张绍舟
[导读] 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是自2006年起对传统话题作文做出的改革,新材料作文不同于旧版话题作文,其有更加宽泛的立意范围,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立意,作为语文高考“半边天”一样的存在,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得出如下结论。

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校   张绍舟  408216

摘要: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是自2006年起对传统话题作文做出的改革,新材料作文不同于旧版话题作文,其有更加宽泛的立意范围,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立意,作为语文高考“半边天”一样的存在,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得出如下结论。
关键词:分类训练;融入生活;强化训练
        高中新材料作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作出了新的考量,不同于传统命题与话题作文,其突显出更加灵活,多样的立意方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身知识的储备积累,在考察综合能力上做到了更进一步,在此写作趋势的驱动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锻炼学生的发散能力,使学生在分析作文材料的基础上,找对方向,自圆其说,论证有理有据,写出新颖,有创意的新材料作文。
        一、同类型分类训练
        高中新材料作文其中的材料来源十分广泛,有些来自主流媒体报纸期刊,有些来自最近的时政热点,还有些来自于网络热议的话题,各种题材的写作材料让学生们“摸不到头脑”,虽然立意的范围宽泛了许多,但是很多学生“跑题”的现象也十分明显,一旦跑了题,就失去了得分的机会,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新材料作文的立意训练,而分门别类是练习作为立意的有效途径之一。分类训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同材料的分类,教师在讲授基础的立意技巧之后,可带领学生做作文材料分类训练,可将故事类,时政类,典故类,新闻类等材料分类进行总结,然后带学生分类进行练习,这样便于找出各个类型材料的典型特征,对其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子作为突破口,锻炼学生准确立意。其二,按照立意分类,教师可在课前将相同立意的材料作文分为一类,然后向学生展示同类立意的不同材料,如,代表毅力立意的材料都有哪些,代表拼搏立意的材料都有哪些,从中找到其规律,按图索骥,方能事半功倍。
        二、将教学融入生活
        文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对生活感悟深刻,理解到位,才能够体会到新材料作文中的寓意及内涵,才能更好的,更快的,更准地抓住作文的主旨。一方面,情境带入法。情境化教学方法适用于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氛围当中,此方法同样适用于作文立意的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作文材料背景当中,将自己设置成为作文给定材料中的“主角”,结合自身的生活感受来分析材料立意,产生感同身受的效果,帮助学生确定主题。


如,在一则描述“主角历经千辛万苦仍然没有成功,但却依旧感谢一路行来的经历”这样的作文材料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带入到背景中,如果你是这则材料的主角,你会在历经辛苦以后,是感谢过程,还是觉得遗憾?让学生以自身展开分析,帮助寻找写作的主旨。另一方面,生活延展法。延展也是映射的另一种表示,教师在讲授作文的立意时,可适当的进行扩展,以这种方式映射到学生自身的生活中,如在一则讲述人的价值的材料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中的映射,可进行提问,“同学们你认为你在这个社会的价值是什么,你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写作主旨的确定。
        三、启发教学,步步引入
        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写作立意思维,养成思维反射,培养写作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意义,并与作文主题紧密结合,不要作无意义的设问,也不要作脱离主旨的提问,不可偏离立意范围,让学生产生误解。如在一则描写“女儿举办父亲酒驾”的材料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家思考一下,材料中的女儿,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那么酒驾对社会的危害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禁止酒驾?[1]通过这种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提问,打开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抓住关键,重点分析
        在一则高中写作新材料作文中,往往会有一些对学生找到立意有所帮助的关键之处,这些关键可以是一些词,也可能是一个人物,或者也可能是故事背景等,一则材料中,如果出现的都是正面人物,如黄继光,雷锋,说明此则材料的立意多半是正面的;再如,若作文材料中有“首次”“创举”“伟大”等这样的词汇,大多表示作文的立意是应该被歌颂,赞扬,支持的。教师可对这些关键性信息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轻易抓住材料中的主要矛盾之处,并对其展开分析与论证,保证自己找到的作文立意不会“跑题”,提高学生写作立意的高效性。
        结论:
        高中是学生升学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压力最大,时间最为紧张的阶段,针对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途径策略教学,教师应该用最高效,最实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利用生活经验,分类训练,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快速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开拓学生写作的思维,不断加快学生写作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林燕.高中写作模式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