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探讨 缪磊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缪磊
[导读] 新课改明确提出中小学各学科教育应当创新教学方式,以达到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转变授课模式的目的。

无为市严桥镇小学  缪磊  邮编238381

摘要:新课改明确提出中小学各学科教育应当创新教学方式,以达到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转变授课模式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亦不例外。很多教师在学习新课改与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日益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断探索全新的教育方法。对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经验讨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创新;策略
        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鉴赏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阅读文章的过程尤为能够锻炼学生的理解力、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故教师应当对其予以充分重视,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对此,教师立足于语文学科本身,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思想要旨,秉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原则,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让学生自主阅读几种角度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
        1.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感知阅读的美好
        情境教学法是适用于当下各学科教育的一种有效性教学策略,它旨在让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带有情绪性色彩、富有真实生活气息的具体场景,能够渲染课堂氛围。而作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性的语文学科最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这有利于为学生阅读文章提供了开放、亲切的空间,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其一,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图片展示的方式创设情境,这使得学生对文本有更直观、生动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内容。比方说人教版一年级《荷叶圆圆》一文,它分别以水珠、蜻蜓、青蛙以及鱼儿的口吻诉说了荷叶给它们带来的益处,形象地描述了荷叶的外在形象。对此,教师不妨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关于荷叶的图片,或者根据实际条件亲自拍摄一些照片,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这种方式仿佛让学生在现场观察荷叶,直接欣赏荷叶的姿态,有利于对文本的描述有更明确的理解。
        其二,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播放音乐,以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这一方式能够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并展开联想,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比方说人教版二年级《四季的脚步》一文,它以春日流水的“叮咚”声、夏日的蝉鸣声、秋天落叶的“刷刷”声以及冬日北风的“呼呼”声为出发点描绘了四季之美,仿佛一场盛大的交响乐。为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听觉系统,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立秋》以及《冬至》等与季节密切相关的歌曲,这种方式让静态的文字霎那间转化为灵动的音符,能够引发学生的无限想象,似乎把学生瞬间置于真实的四季景象中,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了心灵沟通。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它是开启语文大门、探索语文奥妙的一把钥匙,故教师应当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如此,才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欲望,这不失为阅读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手段。
        其一,教师应当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与感悟力,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具体来说,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想要传达给我一个什么道理、文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以及有哪些描述精彩的地方等等。比方说人教版三年级《矛与盾的集合》一文,它讲述了坦克的发明背景,是集合了矛的攻击性与盾的防守性二者的共同优点而成,富有启示性意味。对此,学生不妨思考自己身上或者生活中有些现象包含了矛与盾相统一的特征,是否体现了与文中所描述的坦克一样的优势,或者日后应当如何运用到自己身上,以便于更好地成长,这种方式不仅发挥了文本的教育价值,也便于学生学会挖掘本文的深意。
        其二,教师应当让学生在阅读时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这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比方说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存在并不常用或者偏僻的字词,这时需要学生翻阅《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以便于学生及时扫清阅读障碍。同时,学生也要养成查阅古汉语词典的习惯,这主要源于教材中有为数不少的古诗词与古文,对小学生学习来说存在一定难度,故需要学生随时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典》等工具书,这便于学生奠定古文阅读基础。
        3.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更需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故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创新性方法。以人教版六年级《寓言两则》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学弈》与《两小儿辩日》,以便于学生对文本的故事始终有大致的了解,同时,鉴于这两篇寓言故事出自《孟子》,教师也要让学生简单浏览《孟子》,了解其基本的产生年代、作者等内容,为上课做好充足准备。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做出进一步思考,可以与同桌一起分析两篇语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或者讨论文本的思想主旨,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最后,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后具体阅读《孟子》,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阅读其中的某个片段或者某个章节,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结束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鉴赏水平以及理解能力具有关键作用。不仅如此,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欲望与主观能动性。对此,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途径,以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艳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初探[J].好家长,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