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陈焕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研究的。

株洲市渌口区育红小学   陈焕 412100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研究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小组合作学习与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一样。在此背景下,2017年我校以“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为研究方向申请了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课题实验班级的老师上了不少的课题研讨课,而在这个听课研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便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构建.现我就如何做好小组评价,浅谈个人体会。
        一、评价的多元化
        1.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乏仅仅侧重于集体评价,仅仅注重对小组中汇报个体的评价而忽视了小组合作中的个体评价或是除汇报人以外其他个体的存在的现象。这种评价往往在小组内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易导致小组合作中个人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的学生参与兴趣高,而学习能力较弱或性格腼腆的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不高,或不愿倾听。评价对象既包含以小组为单位的整体评价,也包含小组各成员的个体评价,评价对象应是多元的,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也可以避免某些组员无所事事、“搭车”受益的现象。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许多教师习惯把自己作为小组合作评价中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的结果,这样必然会抑制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违背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学生内部之间的激励作用、榜样作用、互促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转换角色,不做唯一的评价者,而做评价的组织者、指导者,把评价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选择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师生共评,也可以是小组互评对评,甚至可以结合家长的反馈评价家校联评。一句话: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这样多元的评价主体,一方面增强了小组成员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最终实现学生个体和小组集体的双赢。



        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因此评价的内容应当是多元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小组成员的合作质量、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活动的落实情况,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倾听他人讲述的状态、分工情况、参与配合情况、展示板书情况等。评价不能仅仅注重小组学习结果进,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度做出正确评价。
        二、评价的驱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应是一种促进性评价,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实现小组共同目标与小组目标的辩证统一。其评价对学习效果的结果性、学习过程的发展性、学习整体的绝对性、学习个体的相对性具有鼓励、指导作用。评价中合理的驱动机制本身能营造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机制时应用赏识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用定量评价表、鼓励性语言、赏识性动作、达标测评等方式,让小组合作中的所有成员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能力,还获取自我满足的成就感。评价的驱动手段可在低年级学生采取口头表扬、奖励“勋章”、奖励实物等方式;也可以采取等级评价或者晋级制,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小组学习远景的期望。赏识的眼神、友善的笑容、鼓励的语言、激励的小动作等都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奖励方式只要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兴趣,必然会产生强烈驱动性。
        三、评价的有效性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实效,就应在评价上注重及时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即从评价小组发言次数到参与人次,再到评价发言质量,在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并在过程中及时给予相应的评价。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实效,评价还要具体详细。在给予学生评价时,不能用“可以”“还不错”之类含糊不清、指向不明的评价,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具体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可圈可点,哪些方面还需发展。例如“你对于这组词语的理解正确,但表述不够严谨,下次努力”“你们的解题思路有一定的创新性,如果解题步骤更完整那么老师将更为你们骄傲”等,这样具体的评价才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闪光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才能产生实效性。
        毫无疑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构建一个多元、有效、具有驱动力的评价机制,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