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高祥松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高祥松
[导读]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给未来的初高中数学的学习明确了发展方向,教师与家长都应该给予关注重视,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从正确的角度来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喜爱数学

大方县恒大第十一小学  高祥松  5516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给未来的初高中数学的学习明确了发展方向,教师与家长都应该给予关注重视,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从正确的角度来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喜爱数学,但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过程并不容易,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课堂规则意识,思维还不够开阔,注意力专注性差,思辨能力发展不完善,所以对其数学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的耐心跟进与指导,本文就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育进行了探索,得出如下结论。
关键词:生活实践;情景教学;沟通交流
        引言:要做好小学数学的兴趣培养,教师是主力军,教师需要关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状态与成绩情况,掌握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问题与阻力,对学习数学的态度变化,教师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学习详情入手,制定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计划,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意义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为愉悦的动力,兴趣也是加强学生学习欲望的潜在触发“按键”,同时兴趣亦是迎合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的“油门”,所以兴趣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一方面,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小学数学的初始入门课程是对数字以及数字简单运算的学习,这一部分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无趣的,如果单纯的进行课程的讲授,难以带动学生的情绪,不能够调动学生全部的专注力,很容易让学生丢失学习数学的意愿,而教师如果把兴趣作为出发点,让学生从小能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内心接受数学,愿意研究数学,对数学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兴趣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小学生对于热爱的事物会倾注很多的注意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可以让其专注于数学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途径
        (一)在生活实践中找寻兴趣
        实践是理论的实现形式,不论对于哪门科目的学习,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理论准则,并且最终通过实践的方式服务于生活,造福于社会。


小学生的数学课程处于初级数学层次,学习的知识从整体上看比较简单,容易被消化理解,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很普遍的应用案例,所以教师应通过在生活中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功能性与数学之美,缩小数学与小学生的距离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的真实性,找到生活中数学的有趣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堂上加入生活实例。在课堂上加入数学与生活相关联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字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教学,如“同学们,大家数一数教室的桌椅有多少个?”“我们书包里的书有多少本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数学取之于课堂,用之于生活。这一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教师授课结束布置作业时。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数一数家中20以内物品的数量,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进行复述。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巩固课程内容,又能够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情景教学中激发兴趣
小学生思维行为总体还呈现出比较幼稚的痕迹,所以教师应抓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数学兴趣激发教学,如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动画片,教师可利用动画版的课件进行教学展示,如在数学认时钟一课中,教师可将课件制作成带有喜洋洋,海绵宝宝等动画人物为主体元素的ppt,让动画人物做展示教学的主体,带领同学进行时钟的认知学习,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根据学生特点制作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乐趣的事情,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的学习。
        (三)在交流谈论中强化兴趣
        虽然数学是偏向理性的学科,但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用活泼的方式来进行讲授,其中最为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如在讲授折线统计图课程时,教师可在引入部分加入与学生的交流,可采取提问的方式,如“同学们,大家所熟知的统计方式有哪些?都是什么?有同学了解折线统计图吗?可以简单的进行讲解吗?”,[1]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巡堂的方式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在授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如是否清楚折线图的定义,折线图的作用,画法等,同时可让学生提出课堂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教师的教学,也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数学的学习。
        结论:
        在小学阶段培育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策略,可以防止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抵触情绪,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深层次理解,教师要注意引导,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喜爱,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关注,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发散思维,为初高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铺就前路。
参考文献:
[1]金群.数学兴趣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8(12):1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