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公平竞争核心要义 精准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新28条”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周 平
[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制度措施日益完善。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制约,为进一步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国家在2019年12月颁布了“民营企业新28条”。如何在新形势下领会公平市场竞争深刻内涵,着力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聚焦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真正推动支持民营企业各项具体政策落地见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及现实课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新28条 公平竞争 营商环境
        一、民营企业“新28条”政策建构基础及内在经济学逻辑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民营经济税收贡献超过50%,国内生产总值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占比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90%。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经济建设领域、社会建设领域,民营经济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对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鼓励、 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新28条”,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的长期支持政策和改革举措。这体现了中央一以贯之的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战略决心,也体现出中央致力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制度保障、增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信心的深刻用意与战略定力。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给众多民营企业带来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囿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的改革攻坚期,民营经济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阵痛。民营企业在现实发展中既迎来了新的机遇,又面临着各种有形无形的发展障碍,比如信用问题、融资问题、市场准入问题、审批障碍问题、税赋问题、成本问题等等。
        对于“新28条”长效政策的细化与落实,需要对不利于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制度因素进行有效改革,释放出强大的制度红利,才能为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保驾护航。因此,现阶段深刻领会“新28条”核心要义,通过精细落实政策及环境重构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是新时期必须解决的重要议题。
        现代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通过公平竞争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方式有自然发育与人为培育,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各种原因”的主要部分来自政府的制度性障碍。市场本应有的资源高效配置功能和公平竞争环境如果受到损害和削弱,那么有限的资源不再按照效率、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配置,而按照垄断市场力量的“权力网”来配置,它的力量可以击败市场上的任何竞争对手。恰恰是行政化垄断,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阻碍了竞争力的普遍提高,成为市场公平竞争的最大障碍。政府应建立起规范社会各方行为利益关系、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具有开放性的市场制度体系,这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工作,也是逐步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


        二、民营企业“新28条”公平竞争元素核心要义与内涵
        公平竞争是指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保护,以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平等对待所有市场主体为重点,坚决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准入不准营、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种歧视和隐形障碍等一切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在各个方面(如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税收优惠等)的公平待遇,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更大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长久之策,与社会主义社会共始终,与党与国家共始终。需要党和政府在政策上进一步赋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地位,实行平等保护。
        “新28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头文件,坚持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原则,从纠正对民营企业本身的歧视性做法以及完善对民营企业的特殊保护政策、法律和司法制度等方面入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发展。例如,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和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体系、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和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等等。
        三、优化民营企业“新28条”的政策实践
        在做好与现有政策体系衔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高质量发展对民营企业的新要求,兼顾管用、有效和长期制度建设,“新28条”中提出的一系列有分量的政策措施能否转化为民营企业真正的获得感,关键在于落实。今后围绕“新28条”政策措施落地,还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政策一致性,补充配套措施和细化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落地实现。对相关法律重新审视,结合实际情况从内容上和逻辑上认真推敲,修订和完善。
        二是加强政策精准性,分类分行业精准施策,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提升政策措施的精准度。
        三是促进政策协调性,统一和协调不同区域与部门之间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从宏观的层面审视和把握微观层面的统筹、规划与执行,避免部分政策在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有时存在一致性欠佳问题。
        四是加大政策公开性,宣传解读与培训教育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更需要政策的服务对象对政策的理解、掌握和使用。
        五是加快政策便捷性,简化流程和程序便捷服务。应从服务管理的流程管理方面反思和整改,尽量简化繁琐的政策程序,提升服务效率。
        六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高改进沟通服务效果。提高政策落实效果应围绕如何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开展,否则政策便无的放矢,失去意义。相关部门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民营企业对政策的需求和评价,将行动对准目标,将执行对接战略,“不断反馈、不断反思、不断修正、再不断加强管理”,使其真正落地生根发挥作用。
        七是强化政策跟踪和评估优化,加大对文件落实情况的监测,及时针对执行中的问题,完善政策链条,让“有效性”的政策实实在在见效果,实施政策各个环节之间的良性互动、内在协同、相互支撑,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对整个政策体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