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付园园 孙敏敏
[导读] 摘要:基层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需要、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积极主动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中共博兴县委党校  山东博兴  256500
        摘要:基层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需要、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积极主动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干部治理能力是干部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主要是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十八大以来,随着基层治理的不断深入,基层党员干部治理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治理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既要靠组织层面的教育引导、综合施策,也要靠干部个人的学习锻炼、自我修为。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干部;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价的重要依据”。基层干部在治理的最前沿,新时代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新时代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需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制度优势如何转化为制度效能,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好制度。基层干部在落实制度、发挥制度优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是将制度优势转换为制度效能的关键。
        (二)应对风险挑战,赢得积极主动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只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对各领域的重大风险有清醒认识,才能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实现中国梦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伟大梦想和宏伟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清晰标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表和步骤图,呈现出步步推进、行稳致远的历史发展脉络。这些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磅礴力量,更需要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干部治理能力的科学内涵
        干部治理能力是是干部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主要是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笔者认为,新时代干部治理能力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广大干部非常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良好的政治能力是实现我党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的先决条件。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能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保证各项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
        (三)制度执行能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执行力。干部治理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执行力。制度执行越有力,治理能力越有效,越能充分发挥制度体系的功能,彰显制度优越性。
        (四)处理危机、驾驭风险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光明,挑战严峻。只有具有强大的处理危机、驾驭风险的能力才能够赢得主动,运用制度优势,搞好治理。
        (五)改革创新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能力的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独立思考、改革创新,是制度真正在基层开花结果,真正发挥其优越性。


        三、新时代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现状
        十八大以来,随着基层治理的不断深入,基层干部治理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主要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从管理到治理的转换。党的十八届三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基层干部更加注重从管理角色向治理角色的转变,更加注重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群众的参与和作用发挥。
        (二)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增强、能力提高。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是在处理信访事件、突发事件等工作的时候,不再简单粗暴,而是寻找相关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依据,依法依规办事。
        (三)群众工作能力增强,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大的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许多镇街干部能够更多的深入基层、融入群众,能够很好的发动群众。
        (四)危机处理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近年来,基层干部的危机处理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面对突发事件,不再是举足无措,能够拿出一定得举措来应对,对突发事件性事件的处理也越来越科学化、法治化和合理化。
        因为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目前基层干部仍然存在治理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如,管理大于治理,按制度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绝大部分干部危机处理能力还不够,一些年龄较大的干部具有丰富的的基层工作经验但是改革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四、新时代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组织层面的教育引导、综合施策,也要靠干部个人的学习锻炼、自我修为。
        (一)加强思想淬炼。加强思想淬炼是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基层工作千丝万缕,基层干部往往忙于事务性工作,理论学习的机会较少。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读原著、悟原理,也要系统学、深入学,联系实际学。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中提高党性修养。
        (二)加强政治历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注意加强政治历练。”基层干部要提高治理能力也必须要加强政治历练,在政治历练中加强政治素养和提高政治能力。基层干部要充分利用好“三会一课”、谈心谈话、述职述廉、政治自查报告等各种形式,加强政治历练,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锻炼。治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实践的锻炼。基层干部都是处于社会治理的最前线,最能得到实践的锻炼。要注重在实践锻炼中,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提高依法办事,提高制度执行力,不断提高改革创新能力。
        (四)加强专业训练。专业训练是提高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充分发挥了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特别是充分利用好“送课下乡”“党员淬火”等,加强对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干部也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学习平台、互联网等媒体,自主自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苦炼勤练 提升干部基层治理能力.[N].翁镘芳.西江日报.  2020(09)
        [3]基层领导干部应提升社会治理能力[J].梁华林.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06)
        [4]影响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三对关系[J].孙晓莉.中国领导科学.2020(01)
        作者简介:
        付园园,女,中共博兴县委党校,讲师.
        孙敏敏,女,中共博兴县委党校,讲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