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操作材料,点亮幼儿的数学思维之花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冯学峰
[导读] 在幼儿的学习阶段,为了助力幼儿思维得到启发,幼儿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操作材料,所谓的操作材料,指的是一些具有价值的数学教学材料,像是一些图文并茂的内容、新颖的数学教学材料等,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开发幼儿智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做准备。

冯学峰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三幼儿园  755000
【摘要】在幼儿的学习阶段,为了助力幼儿思维得到启发,幼儿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操作材料,所谓的操作材料,指的是一些具有价值的数学教学材料,像是一些图文并茂的内容、新颖的数学教学材料等,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开发幼儿智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做准备。
【关键词】操作材料;幼儿;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87-01

        引言:幼儿教育时期是幼儿的起步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考验个人思维能力的科目,需要幼儿自小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水平。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操作材料,点亮幼儿的数学思维之花,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一、借助操作材料,吸引幼儿注意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由于幼儿的年龄和认知限制,在学习一些内容时,可能并不显得非常积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幼儿教师可以借助操作材料来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比如,在教育幼儿数学“认识1~5”时,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幼儿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水果。比如:在教学数字1时,幼儿教师可以画出一个苹果,当幼儿真正认识了数字1后,幼儿教师可以这样询问幼儿:“孩子们,我们观察一下数字1,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和数字1比较相似?”听到教师这样提问,幼儿可能就会快速的思考,回忆自己见过的和数字1相似的物体,如果幼儿可以回忆起,他们大多数还是比较热衷于举手回答问题的,这时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回答的机会,调动幼儿的数学课堂参与度。同时,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幼儿的思维也能被开发,智力也能得到锻炼,有利于幼儿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高。
        二、利用新奇的操作材料,助力幼儿绽放“思维之花”
        对幼儿而言,他们往往比较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在课堂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新奇、新颖的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数学知识教育,进而助力幼儿思维的开拓。比如,在教学有关“辨认方向”的内容时,辨认方向不仅是幼儿在数学中需要重要学习的内容,同时还是生活常识,需要幼儿从小就要有较好的方向感。这时,幼儿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开展教学,对于幼儿来说,多媒体就可以算作是新颖的事物,在幼儿的认知中,他们可以认为多媒体只是一种类似于电视的物体,可以观看动画片,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多媒体还能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时好奇心就引领着幼儿想一探究竟。


在多媒体上,幼儿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具体的课件,然后再渗透一些趣味性元素,帮助幼儿学好有关方向辨认的内容。那么,幼儿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中间插入一只小兔子的图片,然后在小兔子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配备不同的小动物图片,东边是小猫、西边是小狗、南边是小猴子、北边是小松鼠。这时,幼儿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孩子们,看多媒体中的小动物,你们知道小猴子在小兔子的什么方位吗?”这时,有些幼儿会回答:“在它的下面”。这种说法当然没有错,但是方位是要用东西南北来表示的,幼儿教师可以先给予该幼儿一些言语的鼓励,然后继续问他:“那它在东西南北哪个方向呢?”由于没有接触过这些方位词,幼儿教师需要让幼儿带着问题跟随教师的步伐探索相关的内容,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方向内容,学好辨认方向的知识,助力幼儿“思维之花”绽放。
        三、利用平面、几何图形操作材料,帮助幼儿认识图形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图形知识,幼儿的智力能够有所启发。众所周知,拼图、七巧板、认识平面图形等这都属于益智游戏范畴,所以,为了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智力,幼儿教师需要借助平面、几何图形操作材料,指导幼儿认识一些图形,为小学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上课之前,老师就需要事先准备好一些图形物体,像是三角板、球体、课本等材料,直观的呈现在幼儿面前。以球体为例子,幼儿教师需要让幼儿观察球体的类型和外观,有的幼儿可能接触过这一方面的内容,可能会说:“老师,我认为球体像一个圆形,圆圆的,好像天空中的太阳”。听到幼儿这样回答,幼儿教师可以让其他幼儿给予这名幼儿一些掌声,并且采取一些言语激励,哪位小朋友还有不同的见解?这时,可能有幼儿这样回答:“老师,我认为球体并不像圆形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立体的,可以滚动”。在聆听到这名幼儿的回答,确实抓住了问题的要点。确实,球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它的横切面是圆形,如果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它就是一个立体的图形。这时,幼儿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询问幼儿:“小朋友们,除了球,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和球体相类似?”这时幼儿会陷入思考,并且思考的过程是幼儿大脑灵活运转的阶段,有利于开拓幼儿思维,通过举出一些例子,幼儿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该堂课的内容,这样幼儿也能认识到更多的图形。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老师需要借助操作材料,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一些新颖、特殊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儿的眼球,帮助幼儿全神贯注的学习数学知识,助力幼儿个人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娇.建构游戏中点亮幼儿的数学思维之花[J].华夏教师,2018,000(001):61-62.
[2]张范吉.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使用现状及制作思考[J].学园,2016(9).
[3]毛舜华.操作活动下幼儿数学思维的养成[J].俪人:教师,2014(17):2-2.
[4]叶燕芳.以操作材料为载体,提升幼儿数学运用能力[J].家教世界,2016,000(003):25-27.
[5]杨坤.操作材料在幼儿数学游戏中的重要性[J].好家长,2015,000(007):P.10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