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 刘海萍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刘海萍
[导读]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作业布置是重要的一个过程。有效的作业布置不仅可以让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等。因此,我们要重视作业的布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帮助。

刘海萍    广西岑溪市糯垌镇古兰小学  543200
【摘要】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作业布置是重要的一个过程。有效的作业布置不仅可以让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等。因此,我们要重视作业的布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语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95-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做语文作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语文作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教师设计的作业量多且单调,机械地重复写作业过程,不仅压抑了学生思想,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优化小学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是教育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作业设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思路,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以知识为本位,忽视学生的感受
        在教学中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对知识加深记忆,同时,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因此,知识性在作业中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教育教学提倡“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然也是作业布置的“本位”,所以,作业布置除了要体现出知识性以外,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本身的感受和能力。当作业的布置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外,学生就会对作业产生不适感,甚至会厌恶写作业,畏惧写作业,布置作业的初衷就会被误解,作业的功能也难以实现,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教师为主,形式单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很多时候,教师都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宰,主导着教学的进行,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有体现,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的主导行为会导致作业布置形式单一,而且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是依靠自身的经验或者认识来选择他个人认为是最好的作业,而不去或者很少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
        (三)以考试为目的,违背教育目标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或者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都是以最终的考试为目标的,所有的作业都是为了最后在考试的时候有一个良好的成绩。而且这样的观念还影响了很多家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人们都认为只有取得高分才能有好的竞争力。这样偏差的意识观念体现在作业布置上就是“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学生的负担加重,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
        (一)转变意识,让作业符合学生的认知
        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意识,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这一正确的观念,实现对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教师要站到学生学习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作业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从而发挥作业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教师一方面要确保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明白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另一方面教师要保证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使作业能够发挥出巩固课堂知识学习效果的作用。
        (二)营造趣味性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者过于被动的学习状况,语文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因此,兴趣才是学生完成作业,最有效的方法,老师在作业设计中一定要借助多种感官共同融合的作业。


例如,在《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中,老师可以用手机或者录音机给学生播放大自然中的一些声音,把学生带到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然后提问学生这些声音都是什么声音,或者询问学生听完声音后有什么感受,然后学生们就会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把生活中的小细节带到语文课堂中,在生活点滴中提炼美感,情境结合,在学生头脑风暴的时候,让学生写出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印象,使学生在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深入研究学情,实行作业设计分层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倡导学生探究发现、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老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把教材中动人场景,或漂亮的风景,通过自己的想象画下来,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描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意识,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质量。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发现同一年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还要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别,找出学生间的共性与个性,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建立多层次、梯度性强的作业设计框架,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作业。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发展。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考虑到作业量、完成作业的时间等。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如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生活视野等因素,分层设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在原有基础上都学有所得。注意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每节课都有各自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通过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使学生的发展也层层推进,分层提高,让优等生能吃饱,中等生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四)注重语文作业批改
        现代社会发展脚步极快,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导致了现代的学生自由思想意识极强。在这个前提下,很多学生不珍惜教师批改作业的心血。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很多都是在作业批注时体现的,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经历只有学生时代才有。
        首先是作业批改要准确,要引导学生在作业批改中汲取经验。这是学生在作业方面成长的捷径,其重要性不需多言。批阅作业要精读细研,每一句话都要言之有物,都要意有所指,尽最大努力让学生知道其作业中的缺点是什么,今后改正的方向是什么。
        其次是作业批改要及时。小学语文教学正是学生正式接触读写的关键期,要按时批阅作业,确保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掌握正确的写法,这也为今后的作业打下了基础。
        最后要与学生通过作业批改增强交流。学生的作业,很多时候承载着学生家长的心理期待,一句诚恳的批注,会增强学生写作业的信心,一句鼓励的话语,会让他们由弱变强。
        (五)积极丰富作业的表现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形式单一。往往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写抄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记忆,这样的方式常常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往往是疲于无休止的抄写,因此,对于语文学习就会丧失兴趣。而小学生性格活泼,喜欢一些形式新颖的,有趣的东西。因此,教师可以在设置作业的时候,形式更为灵活一些,有趣一些,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带来舒适的作业体验。例如,上完《丑小鸭》这课后,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丑小鸭变成天鹅回到自己的家中,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他会如何应对呢?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被激发出来,一个又一个奇思妙想在他们的脑中产生,在笔端流露,都是兴趣盎然。这比单纯地让他们背诵课文、抄写生字词要有效得多,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的设置是不可或缺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认清作业对于学生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影响,对于自身教学的影响,转变意识和观念,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置。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实施,让小学语文作业能够真正地发挥教学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从作业当中有所收获,实现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把握,为学生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丞琳,张绍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信息化,2015(11).
[2]刘永霞.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5(6).
[3]黄芳,李太平.美国中小学课外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