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虎妈”“猫爸”》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刘丹
[导读]

刘丹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66-02

        教学目标:
        1.运用第二单元学习的“默读、跳读、浏览”等策略进行阅读,能从具体事例和细节中感悟“虎妈”“猫爸”不同的爱,比较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2.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评价“虎妈”“猫爸”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教学重难点:
        运用第二单元学习的“默读、跳读、浏览”等策略进行阅读,能从具体事例和细节中感悟“虎妈”“猫爸”不同的爱,比较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教学难点:
        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评价“虎妈”“猫爸”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议题
        1.有一种阅读,叫群文阅读。(板贴:群文阅读)它不但关注我们的个人阅读兴趣,而且提高我们的阅读品味,更能教会我们更多的阅读方法。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行走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
        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虎,猫),看到这两张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我们在它们后面各加一个字,(课件变化),就变成了两个现在最流行的对爸爸妈妈的称呼:齐读--虎妈  猫爸(生读),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虎妈猫爸”。(揭示议题,板贴“聊聊“虎妈”“猫爸””,全班响亮地读一读!)
        2.“虎妈”中的“虎”你是怎么理解的?大胆猜猜。(不错!有自己的想法!)又怎么理解猫爸中的“猫”?(联系猫的性格来理解,真了不起!)
        3.过渡:是不是像大家说的一样呢?让我们到故事中去找找他们的影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虎”“猫”之旅探寻活动。
        二、群读故事,从多事例中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一)尝试读《有太阳味的童年》,感受“猫爸”的“猫”爱
        1.阅读之前,老师有一个温馨提示,请一个孩子来读读。
        2.明确阅读要求。(大屏幕出示要求)
        尝试阅读:
        (1)利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思考,故事中爸爸算不算“猫爸”?
        (2)故事中的爸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体会。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请做好旁批。
        (3)时间3分钟。
        师:刚才这个热心的孩子提到阅读策略,有哪些策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还有补充的吗?有了良好的知识储备,我们今天的阅读就成功了一半。)明白要求了吗?请开始吧。
        3.生阅读,批注。
        4.师:时间到!读了故事后,你觉得故事中的爸爸算不算“猫爸”,认为是的请举手?(不约而同!放下!)(板书:猫爸)
        生分享:下面我们来聊聊故事中的“猫爸”。你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从故事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简单说说体会。
        预设:
        1.(我觉得爸爸是个慈爱的人)(抓住了爸爸的特点)(板书:抓特点)(从哪里感受到的?)在小时候,我曾经一度认为爸爸太软弱,太慈爱。(你是怎样感受到爸爸慈爱的?)(对!抓住关键词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小结:你们看,他一来便抓住了爸爸的慈爱,灵活运用了抓住关键词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掌声送给他!
        师:还有没有用其他词语来形容“猫爸”的?
        2.(我觉得爸爸是个宽容的人)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地说,小孩都贪玩,只要你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算了。(在爸爸眼中,哪些才算是大事?什么又是小事呢?) (你还找到了具体的事例谈了自己的感受,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谢谢你!)
        (板书:知事例    谈体会)
        师:还有其他看法吗?
        3.(我认为爸爸是个睿智、智慧的人)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爸爸说这个叫堵嘴的糖。管用吗?(评:从爸爸独特的教育方式中有所发现,能干!)
        4.(温柔)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确实了不起,不仅借助爸爸的语言读懂了爸爸的温柔,还品味到了爸爸“微笑”这一神态细节,感受到了爸爸的温柔!)(板书:品细节)
        5.回顾并完善板书:
        我们“追梦之鹰”的孩子就是能干,能够从具体的事例和细节中去感受人物的特点,还能谈自己的体会。抓特点、知事例、品细节、谈体会,这不正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吗?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刚才这些为我们带来这种好方法的孩子们。老师建议,我们把它叫做“追梦之鹰阅读法”。全班读读这个伟大的发现!
        小结:过渡:“追梦之鹰阅读法”你会了吗?光说可不行,得用实践来检验。来,继续进行咱们的“虎”“猫”之旅探寻活动。
        (二)合作读《妈妈,我曾恨过你》,从孩子视角感受“虎妈”的“虎”爱。
        1.请看大屏幕,第二个故事是《妈妈,我曾经恨过你》,阅读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大屏幕出示)
        师讲述:
        (4)合作阅读:用“追梦之鹰阅读法”阅读故事。和小组内的伙伴讨论故事中的妈妈是不是“虎妈”?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体会。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请做好旁批。时间3分钟。开始行动!
        2.生默读,批注。



        3.师:(时间到!比比哪些同学最精神?)
        故事中的妈妈算不算“虎妈?(异口同声!)
        接下来我们又来聊聊故事中的“虎妈”,你用了什么词语来形容她?又是从故事的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生汇报:
        生1:(凶狠——狠心)进了家门,等待我的是妈妈的皮带。(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追梦之鹰读书法你掌握了,恭喜!)
        师:还有用别的词语形容“虎妈”的吗?
        生2:(冷酷、要强)那个下午,夕阳透过小窗照在我吃了一半的饭碗上,妈妈不许我吃饭,她坐在床上骂我,声泪俱下。做语文老师的她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从妈妈的做法中感受到她的“虎”,会读!)有没有孩子关注“声泪俱下”?你体会到什么?(上一秒如火山爆发,下一秒却泪眼婆娑,你体会到什么?原来看似无情的“虎妈”还有一颗柔软的心!也是爱孩子的!)(你的眼光很独特,从这个细节感受到“虎妈”的另一面,真了不起!)
        生3:(严厉)她摔筷子,打在碗上,几粒米跟着一跳一跳,让我心惊胆颤。“从今天开始,”妈妈总结发言,“你必须每天写一篇日记给我看,我就不相信你的作文上不去!”从此我坚持写日记。(抓住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多事例里去感受到“虎”,老师佩服你!)(全班学学虎妈,读读)
        师:还有没有其他感受呢?
        :生4:(泼辣、强势)那个早上,妈妈大喊大叫地和我吵架。那场争吵非常恐怖,整个楼道都可以听得到当老师的妈妈高八度的声音,虽然我决定要反抗到底,但毕竟功力不够,事件最终以我穿着臃肿的棉裤去上课收场。(你能从“大喊大叫”词语中感受到妈妈的“虎”,体会到她的“虎”,真是细心的孩子!)
        3.小结:其实聊着聊着,老师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都说“母爱如水”,为什么虎妈要如此严厉地对待自己孩子呢???
        过渡:刚才的两个故事都是从我们孩子的视角去解读“虎妈”和“猫爸”这些长辈的。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教育我们的同时,心里又是如何想的呢?用我们的“追梦之鹰阅读法”,继续我们继续进行我们的“虎”“猫”之旅活动.请看第三个故事。
        (三)挑战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从长辈视角感受“虎妈”的“虎”爱
        1.用刚才的“追梦之鹰阅读法”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不过时间只有2分钟。
        2.师点拨引导:在这个故事中,你又感受到了一位什么样的“虎妈”?
        预设:
        生1.(负责、爱孩子)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抓住妈妈的心理活动来感受到了“虎妈”的爱,能干!)
        生2.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这种自责的心理更是一种爱之深的表现!)
        生3.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是的,这种内心的纠结就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伟大的爱,一份期望,一种责任)
        生4.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无奈之举,包含对孩子无限的期待,用心良苦!)
        小结:原来虎妈 的“虎”和“猫爸”的“猫”一样,也饱含着一份深深的爱。
        三、破解“虎”“猫”的秘密、达成共识
        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我们用“5.4班读书法”,聊了三个故事,破解了“虎”和“猫”的秘密。现在咱们来梳理一下,“虎妈”和“猫爸”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写法上又有什么异同呢?现在请大家再一次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待会我请大家发言,好吗?时间3分钟。
        2.(大屏幕出示)小组讨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异同?
        3.小组汇报:(一个小组成员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师:“虎妈”“猫爸”相同是什么?
        相同:
        (1)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着想、都是一种爱、一种负责……
        (2)都是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叙述,只是《有太阳味的童年》和《妈妈,我曾经恨过你》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写的,而《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是从妈妈这一长辈的角度来写的。
        (3)都抓住了典型的事例表达父母的爱。
        (4)都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形象。
        师:不同点在哪里?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虎妈:严厉为主,必须服从、要求高、爱藏在心里……
        猫爸:宽容、善于鼓励孩子、善于帮助孩子,表达很直接……
        3.达成共识:看来大家“英雄所见略同” !原来不管“虎”也好,“猫”也罢,都是一份伟大的爱,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四、谈体会,寻找爱
        1.孩子们,今天我们的“虎”“猫”之旅探寻活动即将结束了,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你们的爸爸妈妈。在你家里,是“虎妈”呢还是“猫爸”?或者“猫妈”“虎爸”,请闭上眼睛,回忆一下生活中的他们,如果让你给家里的爸爸妈妈表达爱的方式打分,以100分为满分,你打多少分?说说理由。时间1分钟。
        (孩子们,这是一位什么“猫?”还是“虎?”?你知不知道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你是一个沉浸在爱里的孩子,真为你高兴!)(你的爸爸妈妈真了不起,培养出了你这样懂事的孩子。为他们送上掌声!)(祝贺你,你有一个天底下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
        2.师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猫爸的宽容和鼓励,那是上进的源泉,也需要来自虎妈的严厉甚至惩戒帮助我们改正缺点。我们只有在这两种爱的呵护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们,希望你们能正确对待爸爸妈妈表达爱的不同方式,健康成长!
        五、布置作业(回家继续咱们的“虎”“猫”之旅探寻活动吧,班长,奖励你给大家发布一下今天的课外作业!)(课件展示)
        拓展阅读:
        1.用今天的“追梦之鹰读书法”,和爸爸妈妈读读《九十九分的苦恼》《洋娃娃,四十分》,与他们讨论讨论故事中爸爸妈妈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2.回家与爸爸妈妈共读肖复兴写的《父亲手记》,或者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母亲》。和他们讨论讨论故事中爸爸妈妈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能做到吗?下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