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宋春梅
[导读] 化学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许多较难理解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很容易使学生造成知识积累过程中的混乱,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化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现状,运用灵活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学习化学。

宋春梅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中学  628000
【摘要】化学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许多较难理解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很容易使学生造成知识积累过程中的混乱,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化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现状,运用灵活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学习化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78-01

        化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教学课堂上,更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通过深入的学习与积极的探索,可以将课上知识进行有效转化,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捷,研发出更多的可替代能源,给日趋紧张的地球资源与生态环境提供缓和压力的空间。虽然化学学科的实效性日益突显,然而纵观现阶段的教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许多学生眼中,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把教师讲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而忽视了自身质疑、探究的能力,因此,化学学习成为了一种单一的学习任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半点乐趣与快乐,长此以往,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无法得到提升,更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初中化学教学的相关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
        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学习化学学科的具体过程中,他们往往无法很好地掌握课本知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摄入,因此广大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学习思维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新课改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通过良好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框架,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找到关键点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酸碱盐”相关内容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浓硫酸在运输过程中泄漏的新闻,视频中浓硫酸泄漏的路段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冒起了阵阵白雾。这时,学生们都瞪大了双眼,焦急地观看解决方案。直到看见消防人员赶到后先用水枪进行稀释,后调运熟石灰铺撒路面后才放下心来。此时,笔者趁机向学生发问,请他们思考解决这一危机的根本方法是什么?这与我们今天学到的化学知识又有什么关联?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开始进一步关注酸碱的相关反应,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原理、了解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与本学科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学生可以在化学实验中去探索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内容。简洁便利、科学环保的化学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丰富而有趣,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错误认知。教师应利用好化学实验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引导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同时养成他们认真思考、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愉快地徜徉于化学知识的海洋。
        例如,在教学“碱及其性质”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与本课理论知识相关的化学实验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好锥形瓶、导管、气球、针筒等实验工具,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生通过向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的方式,利用其锥形瓶内个气体压强差引起小气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判断,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攻克学习难点,在趣味化的实验活动中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化学实验活动的实效性。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感受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学生之所以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一方面是因为要想学好化学知识需要学习者本身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化学学科涉及到的知识与日常活动的关联性不高,许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广大化学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总结化学知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学会灵活运用、服务于生活。
        例如,可以请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思考如何根据自己学到的可燃性气体知识服务于生活,做到真正的节约能源,又可以从这些已经学到的知识点中得到怎样的启迪,研究并创造出新的能源,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和节能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习了“化学与生活”相关内容后,如何分辨衣服质量的优劣、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的功效与副作用,都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究与总结才能更好地掌握。
        总而言之,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接触化学,如果教师能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的形成和今后的高考都是大有裨益的。广大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运用好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长良.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191.
[2]陈伟华.浅论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09):20~21,44.
[3]张双琪.谈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0(50).
[4]曹玲.初中化學用语教学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161-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