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诗歌的美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刘燕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在小学教材中的占比是高于初中教材的。诗歌教育不能以 单纯的填鸭式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对语文的诗歌课堂抱有期待。因此,认真钻研诗歌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诗歌作为古代文人最重要的抒情言志的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美育的助手,是教学的经典。为全面提升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就其重要性以及如何教学展开讨论。

刘燕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诗歌在小学教材中的占比是高于初中教材的。诗歌教育不能以
单纯的填鸭式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对语文的诗歌课堂抱有期待。因此,认真钻研诗歌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诗歌作为古代文人最重要的抒情言志的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美育的助手,是教学的经典。为全面提升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就其重要性以及如何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语文、诗歌、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74-01

        引言
        《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利用含蓄、凝练的语言,让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再借情境直抒胸臆,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与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从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到形式自由,意涵丰富的现代诗,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自诗经算起,诗歌已历经几千年的历史,依旧映照着中华文明,熠熠生辉。对小学语文教育亦是有深远的影响。
        一、诗歌的重要性
        (一)诗歌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
        诗词人通过诗词抒情达意,或身在异地“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思乡愁苦之情,或中举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畅快心情,或是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苦闷心情……若不细细赏析,我们也无从得知作者当时写诗是以何种状态写下这种传世之作。诗歌将画面,色彩,意境等诸多要素融会贯通,巧妙结合。不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趣味,更是能够穿越千年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想象若是自己,处在此情此景之中,又会写出怎样的诗句。这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也能够在审美能力方面做进一步的提升。
        (二)诗歌有助于学生品德的发展
        诗歌是文学的经典。在诗歌发展的几千年来,经过那么多代人的传唱,存留至今的或是词句优美,或是直接反映当代人民的生活,或是具有讽刺意味,但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体裁,都堪称经典,值得反复品味咀嚼。而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诗词要么就是传承不当流失于人间,要么就是言之无物,不值品味。清高宗皇帝乾隆写了几千首诗,都没有像李白杜甫般脍炙人口的诗句传颂下来。经典古诗词也可帮助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在古诗词的浸润下,学生可体会作者的意图。诗词是诗人的文化结晶,精神的直接体现,诗人热爱祖国的满腔热血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学生们也可从中学习其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从而提高道德素养。在诗歌的熏陶下,它有时候就像另外一种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华文化讲究以德服人,德育做好了,也会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开展诗歌教学
        (一)反复诵读,加强朗读能力
        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介绍诗人姓甚名谁、当时时代背景、解释文中词义、理解每一句诗意、最后背诵默写”这一套传统模式。教师在诗歌细致解读,剖析诗歌结构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但还是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之中可感受诗歌,强化情感体验。重视朗读环节的教育,可以采取对学生进行细致评价,建议学生改进,教师示范朗读等方式,提升学生朗读水平。同时不要忘记对学生有所鼓励,有了自信心,学生才会兴致勃勃的开始下一次的朗读。在此之后,为顺应课程改革的大潮,还需创新朗读方法,如分角色朗读,设置领读等,让学生充分参与朗读之中。闲暇的自习时间还可举办一些诗歌朗诵比赛,设置一些学生喜欢的小奖品,调动起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
        (二)借多媒体教学之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都是教师写板书,学生做笔记。教学手段有些单一。无法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的参与不仅能让老师减负,还可以将图片,视频,音频等都放入其中以供师生鉴赏,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不仅能引起学生兴趣,更能加深印象。在具体的体验中获得启迪。例如,在讲解描写景物抒发胸臆的诗歌时,可预先寻找与诗词中描写景物相似的图片与视频,在课堂前期展进行展示。在细致讲解诗歌之前。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看到的自主发挥,简单写点内容。再展示将要学习的诗歌,对比看看学生所写的内容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与诗歌作者相似。在课堂后期再将诗歌内容进行细化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在前期就稍微了解了作者意图,也方便学生在后期讲解中能够更容易深刻理解,在对比中形成鉴赏认知。课堂后也可安排一些讨论小组,或者课后写一些读后感,对诗歌改写。反复品鉴诗歌,细嚼慢咽,如此可以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除此之外,诗歌也有它独特的音乐美,有不少古诗词都被编曲成歌曲,旋律优美,与歌词意境十分符合。老师也可在课余时间播放给学生加强记忆
        (三)知识延伸,开阔视野
        在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后,教师可寻一些有相似情感的诗句,进行课外拓展的学习。可将描写景物、所用词句、修辞手法、时代背景、抒发感情等多方面对两首诗歌进行一系列比对。比如,将描写黄鹤楼的诗句放在一起鉴赏,多方面去感受黄鹤楼的壮丽景色,是否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诗句中能否切身体会到崔颢在烟波浩渺的江上,一片迷漾,引起无数愁思的心情?这些拓展知识,一是强化了对诗句的理解,二是能够拓宽学生视野,能从课本外找到另一番天地。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育中,既要发展创新教学策略,也要秉持着传统的教学方法。目前学生的能力仅限于背诵层次上,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导,如何让枯燥的文字生动起来,增强学生的主动鉴赏意识,学习基本的鉴赏手段。让学生从诗歌华丽的外表下追寻其中最有魅力的文化内核,以此陶冶情操,发展品德,提高文学素养。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而诗歌就是展现文化的最佳表达方式之一。因此,重视小学语文诗歌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深刻体会它的韵律美,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卢盈.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9.
[2]李小芳.小学语文高段儿童诗教学内容的确定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3]徐海琳.小学语文儿童诗朗读教学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覃发清.感受诗歌的美——探析小学语文诗歌教学[J].科技资讯,2011(02):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