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助力小学写作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魏基炘
[导读] 用思维导图呈现学生习作的内容,打开思维,与语言要素和写作的具体目标相比较,体验成功,反思失败的原因,在自我修正中使写作前后的思维过程清晰可见。文章从编制导图、反思选材、安排详略、谋篇布局、写好细节等探讨了思维导图助力小学写作的一些策略。

魏基炘   福建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用思维导图呈现学生习作的内容,打开思维,与语言要素和写作的具体目标相比较,体验成功,反思失败的原因,在自我修正中使写作前后的思维过程清晰可见。文章从编制导图、反思选材、安排详略、谋篇布局、写好细节等探讨了思维导图助力小学写作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写作教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01-01

        一、对照初作,编制导图
        为了让学生清晰地展示自己的习作内容,在写作中揭示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轨迹,教师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浓缩出习作内容,反思情感主线,外显思维过程。如在写作了“我和书的故事”为主题的习作后,笔者就先根据一篇习作的内容,给学生示范编制导图的方法,如网状结构、线性结构等,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编制。待到交流、展示时,学生便有了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导图。如“爱读书—沉迷其中—挂念内容—借钱买书”,“开心读书—被书吸引—挣钱买书—如愿以偿—满心喜悦—阅读欣赏—受益匪浅”,“书的价值—一日不离—幼儿园时看漫画书—一年级读拼音读本—后来读名著—不可一日无书”。这些线性的或网状的思维导图,将习作的内容清晰呈现,方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习作的主要内容,更便于他们进行下面的修改习作工作的开展。
        二、反思选材,对照中心
        在学生提炼、归纳出写作导图后,我们便可组织他们进行“选材是否恰当、典型”“中心意思与所写内容是否一致”,“能不能再有所提升”,等方面进行斟酌。
        如有学生的习作内容为“书是我的伙伴—我最爱看的书—最让我费解的书—最感人的书”。在这样的导图中,我们一眼便能看出习作的主题是“我和书之间的故事”,而不是对“我”的读书内容进行介绍。借助思维导图的呈现,小作者很快发现了自己选材的问题,并即时作了调整,思路变成“书是我的伙伴—书带给我精神的食粮—书启发我思考—书让我感动—我爱上了书”这样的大中心引领下的小中心。这样思维敞亮、外显、反思,学生在锻炼语文表达的同时,也提升了认知,促进了自我精神成长。
        三、安排详略,凸显主题
        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选材是否合乎题目要求,中心是否突出后,重点关注了他们习作中的“详与略”的处理。进行“处理好详略,将重点部分写具体”的习作目标任务教学时,如一学生这样安排“以前不怎么喜欢读书(开头)—游戏时伙伴沉心读书(详)—我好奇地凑上去(略)—我被书吸引(略)—决定买这本书(略)—终于买到(略)—享受阅读”。显然,她详略的内容处理得并不够合理,从而造成了习作中心的偏离。教师此作为例子,引导全班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让他们说说怎样处理详略比较合适,并陈述自己这样安排的理由,从而让构思内在的、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充分外显,更便于自己反思、修改。


最后,在他们的一致认同下,完成了本文详略的合理安排。
        四、谋篇布局,别出心裁
        初学写作时,学生常常使用的便是平铺直叙的方式,如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事情先后或者发展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地点、方位顺序等。如果我们的写作总是顺着这样的直白思维水波不惊地写下去,那定然不能让读者耳目一新,或迫不及待或兴味盎然地读下去。在指导学生审视、修改自己的习作时,我们老师可以借助一些课文独特的行文思路,启发学生去调整自己的思维导图,在重新构建中实现个性化的、有创意的表达。
        为了激活学生不甘平庸的韧劲儿和创新意识,笔者给他们呈现了《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思维导图:飞机夜航—安全之因—蝙蝠启发—实验过程:蒙眼堵耳封嘴—发现超声波—发明雷达。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发现:直入画面、倒叙的开头往往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也使文章变得一波三折,饶有趣味。而后,笔者再以《跳水》一课的思维导图为例:猴子:摘走帽子—故意撕扯—撕得更凶—爬上桅杆—放最高处。船长的儿子:哭笑不得—眼巴巴看—气红了脸—气愤至极—摇晃取帽—命令跳水。水手们:大笑—笑得更欢—全部吓呆。学生发现,有时候,我们的写作思路不一定是一条线索走到底,当作文中有多个角色的时候,我们不妨以几条线来同时进行,并让他们互相碰撞,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五、情真意切,写好细节
        借助绘制出的思维导图,我们也可以用来帮助学生从小处着眼,将习作细节写得更加情真意切。如一位学生在写“我和书的故事”一文时,依次写了“我喜欢读书—不小心被茶水弄湿了—用布和面纸吸水—放到窗台上晒—用电吹风吹—动脑真快乐”这样几部分的内容。在反复斟酌后,她确定详写“用电吹风吹的方法”,略写“用布和面纸吸水”和“放到窗台上晒”这两个部分。
        怎样详写好“用电吹风吹的方法”,又怎样不雷同而又生动地写好“用布和面纸吸水”和“放到窗台上晒”这两个部分呢?在笔者的启发下,她开始构思写作的思维导图:用电吹风吹分为三部分,一是心急,将温度调到最大档;二是赶紧调小,却变得皱巴巴的;三是怀着好奇的心理,试着上网搜搜碰碰运气,看有没有人发表怎样把湿了的纸张弄干的窍门,结果还真有。她照着网上的方法,先将一张纸弄湿,然后放进冰箱的冷冻室里,过一两天拿出来,还真不错。也有人推荐用熨烫衣服的熨斗烫平,她打算以后有机会有工具的时候再试试。这样的网状结构性导图,帮她拓展了思维,详写的内容非常充实。对于两处略写,她打算主要通过手忙脚乱的动作描写描述“用布和面纸吸水”,通过心理描写描述“放到窗台上晒”。做到方法上的不雷同。
        思维导图一种以图解和网状结构呈现相关联信息的思维记录方式。通过对思维导图的重新梳理,可以揭示学生原有的隐性和无形的思维和情感,并将其原本混乱、不合理的结构和语言不丰富的写作作品理清,然后有针对性地从选材、构思、构造、细节、布局、表达等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一个一个的改进,并提出在深入修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龙珍.借助思维导图 构思作文细节[J].作文成功之路,2020,(06):73-74.
[2]宋林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19,(23):162.
[3]古金梅.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