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于反思型的教师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罗锋
[导读] 新时期的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新时期的教育形式,我们还要做一个具有研究形式的教育工作者,而反思就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的升华。新课程标准里面就提到: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罗锋      咸阳市天王学校  陕西省  咸阳市  712000
【摘要】新时期的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新时期的教育形式,我们还要做一个具有研究形式的教育工作者,而反思就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的升华。新课程标准里面就提到: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研究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96-01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不断地进行认识、思考,以此来总结教学成败得失,进一步探究、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一个像我这样的小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再次加工,对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堂学习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个人认为教育教学不仅仅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这个结果是如何发生及发展的。新时期的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新时期的教育形式,我们还要做一个具有研究形式的教育工作者,而反思就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的升华。新课程标准里面就提到: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那么,课堂反思都应该些什么?
        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思想"在闪烁,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二、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地方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三、教学过程中"失败"之处
        教学是一种有缺憾的艺术,没有失误的课堂是不完美的课堂。作为教师来说,失误在所难免,失误并不可怕,但我们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失误的慧眼,尽量列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失误点,如果自己不能发现,可以请同仁多听自己的课,给自己多提一些建议,然后认真地加以反思,并分析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尽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一节课下来,我们还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 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方法更加完美。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懂得还不等于知己,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能?就是对所所感知的东西想一想,检查一下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让我们做一个新时期教科研型的教师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解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