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李绵新
[导读]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对其数学学习具有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实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让学生得以自由思考和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思维发展。

李绵新   广西梧州岑溪市三堡镇河边小学  543215
【摘要】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对其数学学习具有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实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让学生得以自由思考和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思维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93-02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农村小学通常由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且教学过程就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不仅致使课堂教学气氛枯燥、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尽量为学生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快速掌握学习技巧,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以下将围绕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展开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依旧偏向填鸭式教育,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参考依赖性强。因此,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展开思维能力教学非常必要,教师需要开放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其本身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是逻辑思维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只有进行高质量的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才能让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具有扎实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能力。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扩大数学知识量。当下数学课堂正处于转型阶段,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学习数学不再过于单调,因此,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可以很好地凸显出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多方面的数学知识。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产生自身探究驱动力,在大量的数学知识支撑下,学生更容易有数学思维跳跃性,对各种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动力,不断进行探究学习,然后再对自身有良好的返回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二、农村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设置导入环节,带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比较小,所以通常活泼好动,且很难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则需要有效利用课程导入环节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针对导入环节的设定,教师应该尽量融入一些具有较强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一直处在比较活跃的状态下,从而更好地学习并理解知识,同时得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数学部编版教材中有关“24时计时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则可以在课程带入阶段引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故事。小猪佩奇和小羊苏西约好了第二天6时一起去游乐场,然而到了第二天6时小猪佩奇准时来了,小羊苏西却一直没有来,直到傍晚6时小羊苏西才出现。佩奇很生气,但苏西却觉得自己非常冤枉,因为它以为约好的时间是傍晚6时。通过这个有效的故事,学生能够发现利用12时计时法会在一些情况下产生误会,而怎样才能够解决这种问题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将24时计时法引出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必定十分高涨,其思维也能够处在活跃的状态下。
        (二)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
        小学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各方面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受课堂大环境影响,而且对不感兴趣的知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创设一个符合课堂的数学情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生活情景都可以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烘托课堂有趣的气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轻松的课堂内活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如在教学《有趣的测量》时,我首先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接着我出示一块石头,问学生:“要计算这块石头的体积,咱们有公式可以计算吗?为什么?”学生说:“没办法运用公式计算,因为它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它的样子很奇怪。”“我想知道它的体积到底是多少,难道没有办法了吗?”我继续追问。于是我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有的说出了教材呈现的两种方案,有的说出其他可行的方案……我对学生设计的方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选择教材上呈现的两种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必须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石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后,结合生活的实际可知: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在学习方向和位置等知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位置定位在教室里,然后根据学校和周边的地图,判断一些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或者还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粉笔盒、黑板擦、铅笔盒等“小道具”,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位置和方向。这样的课堂中,脱离课本而又以课本为依据,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最终又把返回到课本,是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
        (三)回归于生活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学会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学习的目的是运用,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比如说买东西就涉及计算问题,可以提问“买了一支铅笔1元,一支钢笔5元,总共多少钱”,当学生回答正确之后,再问“如果妈妈给了你10元,还剩多少元”。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胜心。在认识钟表时,可以利用学生上学、返学、上下课时间展开教学。利用生活案例开展教学,在游戏中动手、动脑,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并且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同时,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也是小学生对具体的数学材料进行概括,对具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抽象,及在推理过程中思考的广度、深度、难度与严谨性水平地集中反映。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低年级开始就应加强训练。例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表达思维过程,总结和概括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到了中高年级,就应该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本单元知识要点的能力,形成知识体系,并让学生抓住题目的本质、规律与内在联系进行高度概括。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培养学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 ,提高课堂思维效率
        多媒体设备在农村课堂越来越普及,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多媒体设备本身容量大,可以为课堂添加很多具有思维启发意义的内容元素,同时将一些数字、图形、变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多媒体的“颜色”、形式等更加多元化,相比于板书式教书,优势体现更加明显,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多媒体设备就可以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割补法”影响地通过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深刻把握面积公式的来源,从而进行一系列思考。而且,这样一个学习过程还会在学生做题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帮助学生推进学生进程。
        总而言之,农村的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是必须优化升级的,这需要教师革新自我教育理念,跟得上时代节奏和发展潮流,然后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当然,在进行整体教学调整时,教师也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在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潘桂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81):75.
[2]马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2):15-15.
[3]汤国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读与写,2018,15(4):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