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吕浩敏
[导读] 看图说话不仅仅是通过插图来检验小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更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信息提取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思维逻辑能力。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人类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逻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利用插图来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是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两方面进行了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

吕浩敏    安徽省滁州市永阳学校
【摘要】看图说话不仅仅是通过插图来检验小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更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信息提取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思维逻辑能力。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人类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逻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利用插图来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是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两方面进行了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94-01

        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者多幅插图,这些插图有照片,有绘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认知课文内容的好帮手,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组织教学,发挥课文插图最大的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一、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字感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旨在于通过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其人际交往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善于交际、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插图相较于平面文字来说,更能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为具象图画中内容明确,可以使学生围绕图像故事进行拓展想象,促使他们脱离“词穷”的困境。插图所创设的生动情境是文字无法比拟的,教师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展开语言训练,能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为媒介,充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1】。
        例如:在学习《葡萄沟》这课时,笔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描绘出课本插图的内容,插图中的人们脸上挂满笑容,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大家围坐在桌子旁一起享受甘甜可口的葡萄。通过观察插图中人们的动作与神态,学生认为这是一场宴请外地人的水果盛宴,并纷纷模仿图中人物展开交流对话,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本地人的热情款待以及外地人的愉悦心情。学生在插图的引导下产生表达欲望,通过想象力与创造力使插图中的人物“活”起来,也使课文故事内容变得更加充实。



        二、图文结合相得益彰,深化学生的课文理解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短缺、社会阅历浅薄,在接触陌生事物时理解效率较低,在阅读学习中往往缺乏主观思考,以至于课文实际内容和他们的主观理解出现偏差。教材插图与文本相呼应,能够化抽象文字为具象画面,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更全面地解读文本内容【2】。为此,教师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开阅读教学,由此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将平面文字构建为立体画面。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学生仅靠文字无法理解曹冲在称象时使用的具体方法,而插图则将这一举动刻画出来,让大家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文字所描绘的场景,通过观察插图,学生可以总结出曹冲称象的过程,使得他们对文章结构形成更明确的逻辑解读。此外,课文中提到了几种不同的称象方法,教师还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选择一种插图之外的方式将其绘制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课文解读能力,还丰富了他们的阅读体验,从而在插图与本文的相得益彰中,发现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三、判断课文插图类型,分析课文的主旨内容
        缺乏逻辑思维是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这会致使他们难以分清本文主次结构,无法准确地提炼出课文主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借助插图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语文教材中,不同类型的插图所集中表现内容不同,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判断课文插图的类型,让他们以类型的“要点”为切入点展开针对性观察,如人物图可以观察人物的神态特征与行为动作,自然风景图可以观察景物的色彩风格和时节特征,而后将插图内容与课文衔接,分析出课文所表达的中心主旨。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笔者便让学生结合插图赏析古诗内容。插图中作者站在云雾缭绕的香炉峰中,诗人的视线上移,注视着前方瀑布,体现出诗中“遥看”与“挂前川”的巧妙形容,耸入云端的瀑布呼应了古诗后两句中“飞流、三千尺、银河、九天”,描绘出庐山的高峻陡峭与瀑布的水流湍急。插图将“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气势刻画出来,能够使学生跟随作者的视野共同感受庐山瀑布宛若一条银河从天而降,进而使他们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切热爱之情。
        插图教学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才能把我们的语文教学搞好,同时也为我们教师节省了部分时间,使我们有更多的精力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教法。教师应该使“死”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让课文中美丽的画面灵动起来,让语文教学焕发艺术的光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插图这一教学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田慧敏.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8(04):69-70.
【2】齐曼古丽•亚森.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