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邱灵韩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中,
        邱灵韩
        台州市书生中学 318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加快课程改革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更不能落下,应积极寻找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之路。当今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普及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有效掌握信息技术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技能。本文围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展开讨论,并做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重点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其中信息技术能力具体为:获取、使用、创造、互动;进而使用其解决现实中生活的实际问题;自觉使用网络,遵守法律法规,且不失近代社会的责任感。因此,高中教师要制定一套备课方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植入三观体系,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一个“漂亮”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借助这股感情,为接下来的学习付出努力,从而实现授课的目的,所以教师做好引入至关重要。“漂亮”的开头,可以将上节课的知识与本节课的知识完美融合,激发学生打开新章程的兴趣,进一步调动积极性,为信息技术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从而酿成浓烈的课堂学习环境[1]。
        例如:在学习高中浙教版信息技术第一章节《数据与信息》时,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带入课程,会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比如“你画我猜”小游戏,就是教师准备卡片,然后邀请学生按照卡片上的内容表演,利用身体的动作向学生传递信息。然后在游戏完成后告诉学生,“这是不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并让学生打开课本,查看数据与信息的具体含义,使得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模式中,掌握两者的含义:生活与数据紧密连接、生活离不开数据;数据可以支撑人为活动等等。
二、营造和谐的轻松气氛,着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现代化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在社会当中应用甚广,可以想象课堂是学生受教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植入情感教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曾经一位学者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在学校当中融入情感教育,就像化学中的催化剂,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推动,从而注重接收知识、学习知识”。那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呢、学生会不会感受到呢、或者学生能不能领情呢?是教师主要攻克的方向,在以往教学中,由于教师使用的情感教学太过于统一,让学生觉得只是一些没用的“空话”;而这些大道理,不能使学生接受,换个方向说就是学生不能体会以过来人提供的经验,甚至反感教师的苦口婆心。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改变方向,比如,选择和学生做朋友,不以长辈,以更贴近的位置和学生接触,从而创建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接受情感教育,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获取。
三、运用协作学习方式
        协作学习也就是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学生之间创建学习小组,实现互帮互助、合作交流,从而获得集成知识的学习过程。

运用这种教学法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将个人的想法发表到小组中,然后组内成员探讨想法是否成立,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吸取了其他人的想法,又将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也就是说取长补短,从而实现知识的最佳获取状态;另一方面是可以得到独立思考的机会,有效避免依赖教师的情况,在此同时,沟通能力也能增强。这种教学法再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滥竽充数者、获取他人劳动成果者。之所以能得到信息技术课堂大范围的推广,也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合作小组、指导教师、学习个体、教育学习环境[2]。
(一)协作小组
        将人员分工是协作学习的基础,教师要严格划分,人员安排不到位则会影响学习的效率的质量。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特性,以学习目标为根本进行人员分组。人数把握在2—6之间,因为人数太多会影响教师的管理,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小组成员
        成员就是班级内的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对其进行分配,在实施分配时要考虑上文提到的特性。例如:操作水平的高低、接受知识时间的快慢、基础程度等等,运用优差学生结合的形式实现平衡分配。例如:信息技术成绩好的学生分配一个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既是在教师授课中不能完全听懂,也不会妨碍课程的掌握,因为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请教组员,从而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指导教师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首先,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以及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解决学生的困惑;其次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仅依靠专业素养是行不通的,毕竟时代的进步,对学生要求也在变高,而作为教师就是高质量发展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应做好“引导人”的身份。
(四)学习环境
        协作学习是依靠一定氛围才能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氛围的“引导人”,包括:师生环境、学生之间的环境、教室环境。师生环境具体指,教师分配的任务、计划的内容等等;教室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的环境,例如:微机室;学生之间的环境是指合作过程中的氛围。
四、巧妙设置课堂亮点,调动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备课时,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有亮点,足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做到的事认真、细节,使每一堂课都具有亮点。例如,在《数据与信息》这一章节中,就有很多亮点,像,采集方式,有传感器、网络爬虫等。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关键词提高学习的效率,减少“拦路虎”的出现;还有《数的进制》这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基、权,基的权次方,那么,不管是二进制、十进制,还是十六进制,学生都能轻而易举的掌握。
        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耐心寻找亮点,保证其亮点确实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并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是对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的简要论述。从文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高中学生必然要学习的一门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身为教师要做好引路人,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此科目的兴趣,当然也提供了几种方式。例如,有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和谐轻松气氛,着重学生的情感教育等等,同时也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会形成自己特有的体系。
参考文献:
[1]皮寿勇.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方法[J].东西南北:教育,2017:55.
[2]张森.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微课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探讨[J].新课程·下旬,2019: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