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茂成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马山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85
摘要:本文主要对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原有认知的应用,阐述了学生原有认知的特点,并根据学生原有认知对科学教学的影响,提出学生原有认知的应用作用,希望能够为教学领域提供参考。
引言: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始于日常生活中自然世界的知识,而不仅仅是记住和接受书本知识。因此,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对科学学习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其原始生活经历的局限性,积极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学生原有认知的特点
科学指的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找到相应的答案,不同的科学问题都具备科学发现。初中生在学习科学之前已有10多年的生活经验,已经接触过多种自然现象,并且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拥有自然印象,这些经历源于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长期和广泛的观察和理解,学生在自发状态下创造的这些经历是对某些自然现象的正确理解。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东西,脱颖而出或触手可及的东西有更多了解,但是对抽象知识的了解却很少。这些认知在学生的大脑中逐渐加深和发展,并被组织成概念,它是完全自发的,只能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来构造。因此,不同学生的看法是不同的,没有严格的制度。原有认知是学生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模式,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得到加强,并且由于学生的自发思维比较简单,这种在学生心中的认知非常稳定,现有认知被隐藏了[1]。
二、学生的原有认知对科学教学的影响
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等都有自己的感知内容,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新知识应具备易于接受的特点,并依靠学生的原有认知经历成为自己的知识。学生的原有认知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取是由学生通过过去与新知识之间反复双向的互动来构造的,而不仅仅是由单向信息了解来确定。除非外部信息的输入是基于受试者的现有经验,否则此类信息对学习的受试者是毫无意义的。学生的原始认可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学生的原始观念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但尚未形成科学概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后可以使用相关的实验室指导。例如,在形成密度概念的过程中,学生的原始感知是不同材料重要性的概念。这些看法应该是完美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并配置他们进行实验,以完善他们的原始认知。然后创建情境,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实验结论,并得出概念。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还可以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另一个是学生的原始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长久发展,并且形成了系统的,不科学的概念。例如,学生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铁块沉入水中的现象,并形成了对铁块沉入任何液体的理解。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许多学生在遇到漂浮在水银表面上的铁块并认为是假的时并不相信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努力工作以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部分分解,并建立新的科学认知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它与学生现有的认知以及他们是否科学相矛盾,但是它可以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合理应用学生的原有认知
面对学生现有的认知系统,在科学课中,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活动,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原始认知并在课堂上实现和谐。
(一)从准确的细分认知到科学知识
中学生拥有10多年的生活经验,并且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他人和他们自己具有感知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单方面的或错误的理解,但其中大多数没有僵化的系统,支离破碎,有隐藏的性格,这在面对形势时会出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原始认知能力,形成科学的认知系统,教师必须首先创造一种相应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原始认知,然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其现有的认知能力。将以前分开的看法联系起来,以加深和重新理解。例如,“走向成熟”部分中的教学旨在通过内部在青春期期间身体的生理变化,生殖器的发育和成熟以及学生自身的生理变化来了解青少年发育的特征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是关于了解器官。功能正变得越来越完善,对初中生的月经和排泄的正确认识可以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内在认知。学生可以感觉到并观察自己和同学的某些变化(身体变化,心理变化),并指导学生总结青春期的发育情况。讨论青少年如何确保身心健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理解[2]。
(二)从单方面或虚假到科学
首先,选择一个特定的案例或现象作为目标,并使用现有知识来解释这些特定的案例或现象,以使认知冲突(即现有知识和当前问题)相互矛盾,从而使学生意识到需要改变其原始认知。其次,通过学科老师的指导或实验演示,学生必须处理现有的认知以形成科学论文,并将科学论文应用于其他特定情况或现象。当学生使用新的科学识别说明获得大量成功经验时,他们会纠正原始的单面或假阳性并塑造科学的一面[3]。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部分中,学生会误解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力使物体移动。要改变对这类学生的看法,您可以教:将小轮子朝上放在桌子上。问题1:“汽车如何移动?”问题2:“如果我继续推动汽车,汽车在哪里?”问题3:“您为什么认为汽车在运动?”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基于生活经验。做吧可以得出结论,汽车的运动应保持活跃。将手推车放在桌子上,用手以更高的速度推动手推车,然后用手离开手推车。问题4:“这时手对汽车有很大影响吗?”问题5:“为什么汽车仍在运动?”这时,学生将在理解和积极思考方面产生冲突。继续进行实验,将手推车从斜坡上的相同位置滑动到水平表面,然后在水平表面上放置毛巾,硬纸板和玻璃以观察现象。问题6:“如果水平面更光滑并且重复进行实验,汽车将移动什么?”问题7:“如果水平面绝对是光滑的,汽车将会是什么样?”你得出结论了吗?”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应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教师应该将学生原有认知与科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原有认知能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发挥最大作用,并创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吴连俊.论学生原有认知与初中科学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0.
[2]修绍虎.初中学生前科学概念对物理概念学习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周海花.初中生化学模糊观念的探查和成因分析[D].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