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陈朝霞
[导读]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转折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陈朝霞
        陕西省宝鸡市新建路中学 721000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转折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主要是将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希望学生能够消化这些知识,转变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容易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一定的排斥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
前言:
        学生无论处于任何阶段都必须要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开始成熟,具备了自我意识,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相对比较叛逆的阶段,若是接触到不良的信息,则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影响到学生将来一生的发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教师在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进行消化,转变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从而成为一个品德高尚、遵守法律的人。
一、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内涵
        课堂教学实效性主要指的是教师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和优化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理解消化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现在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教学实效性的含义,只是认为在课堂中将全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教学实效性。教师的这种教学理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阻碍教学质量。教师产生这种思想认知的原因是在课堂中教师将本身作为了核心人物,认为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知识即可。在评价教学实效性不应该单从教师方面或者学生方面某一方面,应该综合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方面,从而才能对课堂教学实效性做出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价。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教学实效性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为提高教学实效性,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式
1、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
        道德与法治知识不是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与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生活中每天都在报道着许多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新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氛围中去学习新的知识,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为了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2020年疫情中的一些事迹开展教学。当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时,每个人都处于自危的状态,总是有一些优秀的医生、护士、军人不顾自身的安危,成为了最美逆行者,支援武汉共抗疫情。而且,也要许多优秀的人物在这次疫情中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优秀的事迹让初中的学生学习他们优秀的品德,并且受到心灵的感染与熏陶,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而且,初中学生都是亲自经历了这场疫情,教师结合疫情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更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感受。当然在这次疫情中也存在许多违法的行为,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事迹进行法制知识的教学。例如,当疫情爆发时,有的人为了扰乱社会的秩序,散布各种谣言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恐慌的状态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用这些案例,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总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摘取案例,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灵的触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主要是教师先对知识进行理解,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再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对知识没有进入深入的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发表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给予一定的总结和建议。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辩论赛的形式。每个学生由于生活场景和知识的储备不同,从而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见解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一个辩论的主题,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辩论。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发言,不要在乎学生说的对与错,而是要在乎学生是否真实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针对学生辩论的结果给予一定的总结。对于一些持有不正确观点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走上了弯路。通过这种辩论赛的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于该知识的理解程度。辩论赛的教学形式更有助于活跃班级的氛围,让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再是一个枯燥的课程,而是一个学生能够自由辩论的赛场。
        例如,教师还可以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式。提问一般是双向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问题,然后向教师或者是班级里的学生进行提问。提问能够有效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精神集中的状态。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时间、提问的次数以及提问的人数,让提问在道德与法制课程中充分地发挥作用。
        例如,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例如在道德与法制之事实,警察与小偷是两个最典型的人物。教师可以结合电视或电影中的一些相关片段,让小学生分别扮演警察和小偷,演绎不同的场景。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通过情境对话来学习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并且在情境表演中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反应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
3、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传统的教师在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实践。学生在具体的时间活动中更容易感受到法治知识,然后触动心灵的感受,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开展相关的理论教学,然后再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展开一定的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在讲授了相尊老爱幼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到一些敬老院或孤儿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孤独小孩儿,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素质。或者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事情,并且做好相关的总结,分享给班级里其他的学生。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先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再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感受之后,再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将会更加深刻。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来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总结:
        在当今这个社会,学生的品德教育相较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来说更加重要。教师在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的行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不是记住知识即可,而是能够将知识消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一个品德高尚、遵守法律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受到知识的熏陶,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总之,做好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正忠.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J]. 考试周刊, 2020, 000(052):15-16.
[2]李三华. 谈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J]. 明日, 2019, 000(043):P.1-1.
[3]李陆柒. 关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8):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