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共创佳话——复课后中学教师开展班级的管理的创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3期   作者:陈立平
[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陈立平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文澜中学   312000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对班级管理加强重视度,根据现阶段复课后的实际形势及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策略,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正处于叛逆阶段,若还是沿用以往较为传统的管理方案,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此教师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管理理念并正确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围绕复课后中学教师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学教师;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前言:
        创新是推动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理念,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教师想要管理好学生,就该讲究策略创新班级管理的理念。中学生课业繁重,很多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进行的并不顺利,所以复课后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课后的班级管理更应创新策略,提高效率,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环境恢复以往的学习状态。创新管理班级事务,不仅依赖教师的管理,更需要学生的自主管理与家长的积极配合。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与实施者,其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与管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教师作为学生榜样的存在,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需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相比还存在些许差异,在此教师须在旁起到有效的引导辅助作用,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教师应当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心理需求制定合理的规则条款,并运用适当的语言、语气鼓励学生,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其畏惧心理,从而才能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以人为本“柔性”管理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产生逆反心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想法,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与实施方案。例如,可定期开展班级研讨会,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地表达出内心的想法,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宝贵的建议,可根据学生的要求适当的调整并完善管理方式。
        虽然日常教学工作繁忙,但教师也应注意使用合理的语气和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要多表扬鼓励。表扬可以带来心理上的荣誉感,哪怕只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也可以加以表扬,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有一次课后,发现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学生在主动整理班级的卫生角落,教师在第二天晨读后积极表扬了这位同学。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表扬,但这位学生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后的听课状态更加认真,课堂表现也更加积极。所以,针对一些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应更加注意教学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教师还可以采取交朋友的方式接近学生,运用“柔性”的策略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1]。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委对班级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可采用选举投票的民主方式,选出他们认可的班委,为日后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选举班长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先向学生描述班长的主要职责,列出合适的候选人,然后适当放权让学生自己进行投票选举,全程公开公平公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四、营造公平舒适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较大,存在着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班主任不能因其学习成绩的好坏进行差异化管理,这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的抵触心理出现心理不平衡。因此,教师应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比如,在班级进行调位的时候,千万不可以孤立放弃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把学习成绩优秀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优秀的学生来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以此营造公平舒适的学习氛围[2]。
五、鼓励家长参与其中配合管理
        中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较长,教师在学生的教育上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同时家庭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想要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就应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其中。班级里学生众多教师工作繁忙,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与每个学生都进行沟通交流,此时就可以鼓励家长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然后通过微信等聊天方式把有问题的地方反映给教师,以便教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比如,有的学生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不能参与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和卫生打扫工作,家长及时反映学生情况给教师后,教师就可以避免该同学参与高强度的活动,所以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意愿
        为加强班级管理的质量,教师应该注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有自己的想法,尤其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更有自己的主张,教师要顺应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强制学生遵守教师制定的规定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不同的学生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成绩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才能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比如,有的学生希望更多地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度,这就要求班主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教师还可以让班委收集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纪律、卫生方面真实想法,并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
总结:
        总而言之,复课后中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到以人为本,即使教师工作繁忙也应注意用温和的语气与学生进行耐心的沟通,帮助学习分析道理解决问题。还应想方设法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鼓励家长的积极配合,做到高效地管理班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冬冬.制度公正、审议民主抑或个人权威——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政治哲学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19(01):36-43.
[2]张海珠,贾旭霞,靳琪,史彩红.“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班级管理能力及素养的提升探究——基于乡村教师班级管理能力检核模型的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02):102-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