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懿
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 2624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核心素养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有不可动摇的主要地位。受应试教育影响,有许多高中生物教师仍然在沿用着以往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个性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走思、说话、搞小动作,甚至看小说、玩游戏等不良问题。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现状,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开设多样化生物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重要途径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的改革经历了数不尽的转变,但始终倡导的教学理念就是核心素养,各个学科的学科素养是有它们的不同之处,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生物学科中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其是一门非常带有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科。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众多生物教师探讨最多的话题,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有一颗深度钻研的决心,坚定的信念,创设出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讲授生物基本知识,要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生物知识,甚至是课本上没有的,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对生物学科有自己的体会和全新的认知。
一、让生物课堂更加生活化,重视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生物学科拥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因此教师要通过实验环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提高认知水平与能力。生物学中生物实验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在生物学科中强调如何提升学生实际操作实验的能力。生物实验的环节大体上分为解开生物奥秘和探索生命真谛这两大方面。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生物实验的参与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科学思想将问题解决,继而提高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实验能让学生从中获取很多乐趣和知识,科学的探究和实践能力从客观上说是一种理性思维的展现,教师在对高中生物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基本的生物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说明。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及时观察生物现象,对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录,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善死记硬背的老旧套路,用更加灵活的线上手段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进行,体现自身的价值。
例如,先从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来讲,教师在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知识点进行讲解时,便要让学生对植物体中的细胞吸水性进行实践探索,继而帮助他们认识到细胞的特点。在这一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立相应的目标,让他们去寻找到植物细胞中的半透明膜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构?查阅出对细胞水分的传输过程起到何种作用?那么学生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下就可以利用实验器械对细胞的组织结构开展充分的观察。之后再与教材的内容相比,学生便可以得到些许的结论,原来植物细胞的半透明膜是细胞的原生质层。教师便可以促使学生将其放置到相关的溶液中,充分观察细胞的吸水性。教师要不断的启迪学生,使他们能够通过显微镜发现细胞外界环境的水分含量较高时细胞壁与细胞膜会出现相应的渗透现象,继而彰显出它的吸水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够逐渐培养出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习成绩。
二、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团队精神
理性思维即指当人们掌握了一定的证据或数据之后,按照逻辑进行推理并得出较为客观结论的一种思考模式。这种思维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他们需要利用理性的思维面对相关知识点,客观地解决问题。况且,以他们未来发展的角度而言,理性思维也能够为其带来极大的好处,适用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时,可以将小组合作的方式代入其中,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责任意识,将生活融入学习之中,切实感受到生物科目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知识点的内涵,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使学生在家庭中也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逐渐培养出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对“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点进行课堂授课时,便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到大自然之中,三五成群,和小伙伴一起,亲身感受自然界的美好,继而加强他们保护环境的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进行社会调研,结合着相关生物知识,对环境污染的要素进行分类,将空气污染、森林破坏、水资源污染等现象进行拍照记录,总结它们致使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污染便会使植物的根部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源,造成植物的死亡,并导致沙尘增多,影响大气的健康。
三、借助微课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融入生物实验教学。微课教学比传统课堂教学在内容上更为突出,教师将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集中整理,抓住课堂中的重点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视频中内容进行实验操作练习,面对疑难问题时可以随时暂停或者重复观看,若还是难以解决当前的困难,在课堂中求助教师的帮助来解决疑难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增进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对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基因是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相关知识点时,便可以通过虚构模拟软件的方式,提前绘制出DNA的空间模型,为学生展示出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理,有效地复习细胞结构特点等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DNA的空间模型想必大家已经有了清晰的了解,那么你们知不知道它的特征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更加深入的思考,深入形象的对知识点有一直观的理解,继而逐渐培养出学科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善现有的教学问题,继而在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的高中生物学习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姜晓容.浅析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J].考试周刊,2020(86):129-130.
[2]王永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9):80.
[3]彭春霞.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研究和探索[J].知识窗(教师版),2020(0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