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王文瀚
[导读]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的整体

        王文瀚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渤海实验学校  262737
        摘 要: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的整体,因此,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形成了教学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师生之间 的互动在课堂上形成了有意识的活动,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开始,探讨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行,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师在不断的提高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但能够积极的参与也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时效性。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一、在师生互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1.在互动课堂上学生缺乏主体地位。
        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研究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能够发起互动,但是在互动中表现出出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的抛出问题,学生在思考时受到教师安排的线索的方向走,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状态。虽然当前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在教师主体意识的控制下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丧失,学生无法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主人翁责任感再加上教师的权威性,使学生在互动环境下的主体自由受到压制。
        2.教师的引导策略无法实现小学生的主体互动性。
        从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反馈有主导成分。在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没有与办法和策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另外,学生对于教师的互动符号的理解并没有真正的表现出来,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无法真正的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有效的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师生互动只能表面化。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引导缺乏技巧与耐心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学生内心对教师套路的了解,从而阻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兴趣与能力。
        3.在师生互动中情感互动较少。
        从总体上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责任感大于爱。因此在情感互动上教师的情感表现比较单一,语气平淡,肢体语言缺乏,并且在讲台上时间多于与学生近距离沟通的时间。虽然教师能够偶尔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也多限于对学习的指导和纪律的管理。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教和学的硬性规定对课堂进行了强有力的约束,使师生关系的亲密度降低,如果教师对学生能多些关怀和鼓励,师生之间就会增加情感。丰厚的感情基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帮助师生在互动中更加深入地进行交流。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模式构建策略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展开思考。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深入互动的能力,而不是将这种师生互动流于表面。一方面,在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中不应当连续的提问,让学生依然处在被动的状态下去学习,而是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课文的自然段学习中先让学生默读,然后自己思考在这一段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并且让学生从中找出并总结这些信息,并且针对信息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在分组教学中,让学生互相之间居于这种理解完成信息的补充,再给与引导与升华,这就能够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去发现,进而独立的完成对问题的判断和分析,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例如,在学习生字、生词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字或词,让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尽管这样不会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通过引导可以完成师生互动的良性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课堂互动设计涵盖在课堂教学中来,在充分挖掘教材价值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主体的表现能力的发展上来。另外,在教师与个别同学的互动中,努力地洞悉学生的态度与情感,并且能够与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完成情感上的理解,最终实现情感上的互动。
        (二)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
        教师的教学不应该是一种机械性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应当结合情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给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情感震动。教师基于自己的爱来完成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心里装着学生。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用自己积极热情的情绪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信赖与情感,愿意与教师一起学习。语文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情感性,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本着情感的基础上,加上丰富的语言和语调,完成声情并茂的教学过程,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完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理解思想和情感的前提下,完成互动也是教师在情感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学过程,使师生之间能够产生心灵的震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充分的营养。
        (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知识来促进学生的发展。知识是教学的工具,有其自身的价值,掌握知识是教学的副产品。因此,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通过知识来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完成情感交流体验的过程中完成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进而促进学生自主性和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是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启发和引导来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在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讨论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不要求学生能够提出完美的问题,但是通过良性思维模式的构建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还是可以达到的。课堂时间的固定性歙使教师无法面面俱到,但是教师在语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确定目标,完成情感梳理,提高教学效率,在抓住重点和开展学习活动中结合自己的教学能力,恰当的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着重强调了小学语文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广泛采用了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式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敞开心心扉,致力于学习,从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婷婷.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6(73).
[2]陈观发.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好家长.2017(68).
[3]刘霞.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J].新课程.2016(34).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