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伟忠
仙人渡镇莫家营小学 湖北省老河口市 441803
【内容摘要】:电教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改变了昔日仅凭“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开发智力,有力地推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笔者将从五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电教 多媒体 教学 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
CAI课件、投影、录音、录像等媒体,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小学语文课堂电化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最佳时机,创设情境,使学生从无兴趣向有兴趣转化,从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
直观形象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特征,符合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而电教媒体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展示过程、显现内容十分简便,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生听、说、读、写,学习字、词、句、段和篇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实景录像和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奇山秀水,优美风光,就会使学生对描写桂林山水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一直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而乐此不疲,教学效果自然大增,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对困惑既渴望质疑又害怕出错。长此以往,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为此,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就要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设激起学生思维的情景,情景的系统性促进思维的条理化。如: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客家民居的土楼和傣家竹楼图片、影像资料等,让学生们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祖国各具特色的民居风采,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面的学习就会轻松自如,势如破竹。又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一上课,教师就播放一幅幅“四个讲究”的画面,以便于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脑海中留下了园林的轮廓,文章的条理也会一清二楚,再学苏州园林的特点及说明方法就会水到渠成了。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创新。
在解决重点、难点过程中,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愤悱”状态下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努力形成思维的升华。实践中,我们常常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或提示,相机运用多媒体分步骤、有层次地展现出来,结合适当的点拨引导,做到图文并茂,启而有发。
如:教学《穷人》一文后,我先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渔夫和妻子以及他们的儿女是怎样生活的?而后用四副投影片展示四种情景,并略加提示,鼓励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交流汇报展示。课后,学生在写题为《续编“穷人”》的作文里,竟写出了十多种不同的结局,实现了思维的多元化,学生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电教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乘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我按下MP3录音播放键,教室里顿时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子白板大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的景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心中怎能不涌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多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始终巧妙地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音响诗情画意般的语言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再运用投影和影像资料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投影图片和播放影像资料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刻,记忆更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做到了既有条有理,又形象具体,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质量。
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把大千世界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富饶的西沙群岛》、《瀑布》等课文使用电教手段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祖国的山河是壮丽无比的。特别是《瀑布》一文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瀑布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聆听了瀑布的声音,观察了瀑布的整体形象。运用录相机的特殊功能键,仔细观察了瀑布的局部形状,近处和远处的景象;运用慢放键使学生理解了瀑布在近处看像一道“珍珠的屏”的比喻。这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电教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改变了昔日教师仅凭“一张嘴皮子、一支粉笔头、一块大黑板”为载体的师说生听、师写生看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开发智力,有力地推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