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治
福建省安溪铭选中学 3624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为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多种核心素养的价值和作用,并从多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在点滴教学中有机的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语文核心素养巧妙地联系起来,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 核心素养的概念
1.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与素养这个词是密切相关的。他与素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核心素养包含于素养中,并且是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与同样包含于素养中的其他素养是不同的,他是其他素养存在的根基。素养与核心素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素养的变化。
1.2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也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为语文包含于学科之中。它有效的缩短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范围。阻止了核心素养的研究泛化。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深入发掘可以帮助深刻理解核心素养,可以为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教育专家们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其归纳为四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个性体现,它最能代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其它三个方面的内容则是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这是共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几点问题
2.1学生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很多学生花很多时间也很难看到进步,而有的同学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稳定理想的成绩,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产生了误区,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不是努力就能够看到回报的,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语文学习,语文学习陷入恶性循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2.2语文学习模式化太严重,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但是如今的语文教学模式化太严重,学生缺少机会表达自己,语文教学更是相对来说比较死板,教师重点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但是对课外的知识以及学生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够,这就使得高中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腐朽僵化,语文教学失去了原有的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得单一,成了为考试服务的工具,学生的学习没有兴趣可言,语文教学停滞不前。
2.3语文教学不能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文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语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汲取养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影响,老师往往忽视了生活的重要意义,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比如,学生在写作时应该应用生活的素材,学生在阅读时应该联系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感受,这些都和生活紧密联系,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传统的教学和说教,不仅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外时间,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3.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要有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首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教学中,很多语文问题答案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问题解决思路和解答技巧,还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它作为一篇新闻稿,在新闻写作中属于不朽名著,但它又与新闻写作的客观报道要求相“违背”,充满了作者个人情感。在教学中,教师不必直接讲解文章内涵和思想,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奥斯维辛到底有新闻没有?”“这篇文章属于论文,还是通讯或者新闻?”学生在问题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或者查阅资料,探究问题答案,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培养自身问题探究和解决能力。
3.2创新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而学生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落笔表达和人际交流等方面。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语言能力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有关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如对《再别康桥》这首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作别”“挥手”“轻轻地来”“轻轻地走”等动作,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在思想和情感,体会作者通过文章表达的依恋之情。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布置一个写作作业,让学生通过多种动作和动词等,表达自身情感,引导学生创作一篇现代文或者一首小诗,深刻感悟动作词语和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还能有效提升自身语言能力。
3.3优化语言交互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语言交互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演讲、演讲竞赛以及社会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调动学生口语表达兴趣,促使学生逐步提升自身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文章中贾宝玉、林黛玉以及王熙凤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再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讨论自己的想法。通过详尽阅读和自主思考,一些学生在讨论中就会提出自己的观点“林黛玉这个人性格太过软弱,所以才造成她后来凄惨的命运”,而组内其他同学在听取别人的想法和观点之后,也会调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绪,纷纷表达自己的兴趣和情感,从而逐步提升自身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结语: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需要教师加以行之有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端正的态度和点点滴滴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收获知识和快乐,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甚至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都会有一定的改变,这一过程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和见证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3]钟启泉.学科教学的发展及其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