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背景下以强度为核心的训练负荷必将是提高训练效果的趋势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黄加辉
[导读] 竞技体育的商业化趋势正在将竞技体育的多元化平台推向高潮,在这个以商业为背景的多元化体育竞赛活动充分向世界展示了它报酬丰富、赛事种类多、竞赛强度大、赛事间隔时间短、比赛周期密集的新特征,为了适应这多元化的高强度的竞赛我们必须要建立以强度为核心的田径训练负荷观念。

宜章一中 黄加辉   424200

摘要:竞技体育的商业化趋势正在将竞技体育的多元化平台推向高潮,在这个以商业为背景的多元化体育竞赛活动充分向世界展示了它报酬丰富、赛事种类多、竞赛强度大、赛事间隔时间短、比赛周期密集的新特征,为了适应这多元化的高强度的竞赛我们必须要建立以强度为核心的田径训练负荷观念。
关键词:强度,商业,多元化
        一、商业背景下国外采用以强度为核心训练负荷的训练趋势
        众所周知,不少有关田径运动方面的骄人成绩都来源于美国运动员,美国作为田径夺冠的强国一直统治田径项目的奖牌数量。有人也许会说这是人种优势,美国人天生就占有田径运动方面的天赋,天赋也就是先天遗传的田径竞技能力,但是就运动选材学来看即使是具有优越天赋的可造之材要想成为真正的优秀的运动员也必须在这个天赋的基础之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的将运动员的先天遗传性的竞技能力得以充分展现出来,如果没有科学的训练,即使是好的素材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选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美国田径运动员也必定有自己训练过程。训练就离不开训练的负荷,训练的负荷由负荷的量和强度构成,那么美国是强调以量为核心还是以强度为核心或者说是两者都为核心的训练负荷类型呢?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是以量为核心的训练负荷那么它所花的训练时间肯定是比较长的。但我们可以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访问信息中推断出美国在训练的过程中的负荷是以强度为核心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大学,在这个学校里没有体育专业的学生但在悉尼奥运会上他们有40人参加了比赛而且拿到10块金牌,这样骄人的成绩在我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做到即使在某个省也没有这样辉煌荣誉,而且在美国即使有教练员帮助学生进行训练但体育联合会有明确规定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时间一周不能超过20小时,如果超过则视为违法,一但被投诉的话老师工作就不保了,把一周的训练时间平均下来那么他们一天也就是2到3小时的训练时间,这么短的时间怎么会造就这多的奥运会冠军?他们是怎么训练的?但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的训练负荷肯定是以强度为核心,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只有以强度为核心的训练才能深度刺激运动员的运动潜能才能让他们具备适应这种高强度的比赛并同时将自己的最佳竞技状态表现出来。在美国很多的奥运会选手都来至于大学,而我国的一些来自于大学的奥运会选手都是些挂名的,他们(她们)忙于训练几乎没有在学校上过课,甚至连他们(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挂的是哪所大学的名。我国聘请过来华执教的意大利教练在给我国运动制定的训练计划过程中同样是突出以强度为核心的训练负荷,通过高于比赛的强度负荷来刺激运动员形成新的生物适应性结构继而形成新的生物功能。包括保加利亚教练员阿巴捷耶夫是出了名的强调以强度为核心训练的教练员并且通过这样的训练负荷很快在短期内让他们获得冠军荣誉。



        二、商业背景国内采用以强度为核心训练负荷的训练趋势
        刘翔我国田径运动短跑的奥运会冠军者更是是我国田径运动史上的短跑运动的突破者。当我们沉浸于喜悦的同时是否想过刘翔的训练强度有多高。在孙海平教练为刘翔所设计的训练计划当中明显地可以看出高强度的训练负荷是训练的核心部分,在平时的训练当中都是采用高于比赛的强度进行练习的,利用这种高强度的专项训练、专项身体训训练是刘翔取得胜利法宝,通过这种训练方式让刘翔拥有高于常人的各项专项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是各个项目的基础如果离开素质来谈成绩那都是纸上谈兵,同时这种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大大缩短了运动员的成才之路,让他们(她们)可以早日出征重大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在这个以商业为背影的竞技体育里体育竞赛以呈现出多元化、密集化大大缩短了比赛间隔周期。基本上全世界上前几十名的田径运动员一年都要参加十几场或二十几场比赛,本来每次比赛的强度就特别的高,加之比赛有密集如果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不适应高强度的训练,不行形成高强度的生物适应性的话很难想象他们会有多磨累。就如三级跳远名将爱德华兹曾经有过一年参加24场高水平的比赛平均下来是每月2场由此可以想象强度之高.但是爱德华兹也表现出了20场成绩在17米以上其中多次都突破了17.50米,在如此密集高强度的比赛中如果爱德华兹没有平时的高强度的训练的话他是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也没有能力坚持到最后.同样刘翔也是一样他通过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后形成了专项高强度的适应性因此取得奥运金牌。通过高强度负荷训练尝到胜利甜头的体坛人物在我国除刘翔外还有不少其他(她)运动员,如六十年代的倪志钦在各阶段的训练强度基本上都接近或达到本人的极限强度并打破了世界纪录,八十年代的朱建华采用高强度的专项训练负荷也打破了世界纪录,当然类似的例子在我国还有很多。随着商业的介入许多的体育竞赛活动都呈现出不同级别的商业特征,特别明显地表现就是竞技体育比赛的多元化,这种夹着丰富利益的多元化体育赛事对教练员运动员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为了取得胜利为了赢得报酬必须通过高强度的训练负荷进行训练以此来适应这高强度高密集的体育赛事。
        三、结语
        商业背影下的竞技体育,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新特征,这其实是对训练负荷结构比重启蒙出的新趋势,我们要顺应趋势。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高强度、高密集的竞赛,才能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
参考文献:
[1]罗超毅.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讨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
[2]曹磊,顾鸿泉,杨颂.对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在认识[J].冰雪运动,2013.
[3]田坤,张华新.从郑凤荣、朱建华到“马加军”的训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
[4]刘强.关于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训练学辨析[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议论文专辑,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