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 杨志昂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杨志昂
[导读] 新课改的推行,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数学模型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福建省晋江市西园街道官前小学 杨志昂 362200

摘要:新课改的推行,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数学模型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强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建立模型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中 数学模型思想 融入
        引言:数学模型即提炼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将其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模型的概念与意义
        第一,数学模型思想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处理和解答,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和形象化,在建模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建模思想的运用能够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放置到具体的情境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小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
        (一)运用理论模型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加大对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教材中涉及数学模型知识的掌握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指导当中发挥自身作用,激励学生推导验证基本模型,有效把握模型的实质与背景,以便在理解模型的同时对其进行灵活恰当的应用。要保证理论模型的有效建构,确保模型求解顺利开展,就要注意把问题情境作为出发点,从中抽象得到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使用数学符号把数量关系以及相关规律呈现出来,最终求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探讨。例如,在乘法学习时,学生了解了两种比较常见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分别是总价等于单价与数量的乘积、路程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借助两种数量关系解决现实问题,就能够对学生进行模型思想的培养。如:买一个足球的价格是80元,要买6个足球,总共要花多少钱?给学生定制演出服装,一套服装的价格是130元,总共订购8套,需要花多少钱?两个数学问题从表面上看不同,事实上都是在知道单价以及数量之后求总价,于是学生就可以根据构建的数学模型,用单价和数量的乘积求得总价,在解决相同类别问题的过程中更加顺利,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二)紧贴学生生活经验,转化数学模型
        以“方程”教学为例,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天平询问学生:“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天平。”教师:“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天平有何作用?”学生:“天平可以称东西,如果天平指针指向中间,说明天平两边质量相等。


”教师:“说得很对!假设某个物体质量为50g,想要保证天平两边相平,该放多少砝码呢?”学生:“50g。”教师:“对的,那么请问该如何运用等式表示50g呢?”学生:“物体质量=50g。”教师:“在数学学习中,运用x可表示物体质量,请问‘物体质量=50g’该如何表示?”学生:“x=50g。”教师:“上述式子在数学学科中可称为等式。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在天平一端放上5个苹果,那么需在另一边添加250g砝码才能保证天平两端处于平衡状态,该如何表示这个式子?”学生:“5x=250。”教师:“大家真的很聪明,上述案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方程。方程建立在等式的基础上,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方程有何特征?”学生:“每个方程都有一个x。”教师:“是的,这个x就是需要计算的量,尤其在解题时可先根据题目要求将未知量设为x,便于建立等式,也能高效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请问,等式和方程式的表达含义是否一样?”学生:“不一样,方程是等式,但等式并非方程,因为方程中必有x,等式中有可能没有x。”教师:“大家说得很对。请再思考一下,该如何解答方程5x=250中x的值?”学生:“可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上述题目中x=50.”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天平,指导学生理解天平原理后引入方程知识,简化学生理解难度,最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借助现实生活常见的物体称量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习深度。
        (三)增强实践
        想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单模型,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和手工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亲手制作模型不仅能够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模型的记忆,增强对模型的感知。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在家制作一些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将乒乓球或者篮球作为球体教具,引导学生对自己制作出的模型进行全方位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其次,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假设将其中两种模型组合到一起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解释。最后,引导学生将模型进行组合,再以不同角度对模型进行观察,并对每个角度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学习到观察物体的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建模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在建模过程中还能刺激学生思考。
        结束语
        总之,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能架起学生与数学知识的桥梁,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彦瑾.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88.
[2]张一平.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251.
[3]兰桂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