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程对儿童价值取向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黄攀
[导读] 在中小学教育中,艺术课程是对儿童开展美育的重要方式,可推动儿童的全方面发展,加强儿童的艺术素养。

重庆市永川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黄攀 402160

摘要:在中小学教育中,艺术课程是对儿童开展美育的重要方式,可推动儿童的全方面发展,加强儿童的艺术素养。本文围绕艺术课程对儿童价值取向的影响开展论述,以期转变当前教育功利化的消极作用,将艺术课程内容进行创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充满审美情趣的艺术环境中开展丰富的活动,对儿童实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促进儿童的综合化发展。
关键词:艺术课程;儿童;价值取向
        引言:在当前时代中,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对此,艺术课程需要进行一定的转变,注重其对于儿童价值趋向的影响,采取合适教学措施引领儿童正面积极发展。伴随新的教育理念的落实,以前注重对知识教学的教育模式已经出现变化,更强调对儿童各个方面素养的培养,加大对以前忽视的艺术课程的重视力度,在审美、人文等多方面深化教育,为儿童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一、注重人文精神,展现儿童主体性
        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儿童在全方面的发展,是如今在艺术教育方面的主要教育思想。当前,艺术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巨大的变革,从教育目标、内容等方面出现转变。在此教育背景下,强调为儿童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引领儿童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将自己的情感、想象等进行表达,尊重每一位儿童的思想,接受儿童独有的审美,与儿童共同体会创造上的乐趣。在艺术课程的开展中,教师要注重儿童的地位,分析儿童的喜好,组织儿童所喜爱的活动,使儿童自主创作。同时,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儿童在艺术创作方面存在的不同,保护儿童的自尊与自信。此外,身为少年宫教师,需要明确开展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让儿童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习当做未来的职业需要,更多的是为了增强儿童对艺术的兴趣,促使儿童主动的学会欣赏与感知身边环境,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将儿童本来的情感丰富,也激发儿童的潜在能力,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创造才能,在全方面得以成长。
        教师要强化自身的观察力,在平时注重对儿童的观察,发现儿童在艺术层面上的专长,接受儿童特有的审美以及艺术表现途径。教师需要保持对儿童天真想象以及创造上的欣赏态度。儿童在艺术活动中,会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1]。如,舞蹈、绘画等。教师在评价方面,不能以简单的对或者错去评论,只要儿童认真的去创造,就已经成功,教师需要肯定儿童的努力。


每位孩子在艺术方面的理解以及体悟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应针对儿童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评价,使儿童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爆发出更多的创新想法。
        二、引领情感体会,激发儿童创造性
        艺术课程在落实对儿童情感教育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艺术方面的教育与其他领域知识上的教学是不同的。在艺术教育之中,欣赏与创新才是本质[2]。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引领儿童更好的感知美,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教会儿童发现美的能力。因此,在少年宫的室内、室外等周边环境、教师的语言等都要为儿童构建一个美的氛围,使儿童在环境的作用下主动的发现与感受美,在身边事物中体悟艺术之美。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美的感悟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完成的教育任务,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一直坚持。所以,在艺术课程的教育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不断的开展欣赏活动,并随着儿童经验的增加,为儿童拓展更多层次、类别的作品,逐渐的帮助儿童丰富审美体验。教师也要引领儿童欣赏名家的经典作品,将儿童的艺术视野更进一步的拓展,也丰富其自身的情感体会,引导儿童达成正确理念的形成。
        儿童在天性上就有着浓厚的创造欲望。在儿童的绘画、演唱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之中,充分彰显儿童的纯真。儿童大胆的绘画、自创的歌舞等,都有着儿童自身的创意,同时也是儿童创造潜能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对于儿童尚且稚嫩,但富有创造力的作品,需要教师用心去欣赏与感受,更是要带领儿童不断的尝试创新。在从前的艺术教育中,更注重相关技能的模仿。相较于以前,如今则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创造,关注艺术教育对儿童全方面的影响,为儿童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儿童在创造的过程中得到个性化体会,从而促使儿童通过艺术活动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体现。想要确保艺术课程的有效性,主要在于教师能否将儿童的主动意识、创造潜能等激发。教师也要增强儿童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感情,真正的进入到儿童的内心,在儿童的艺术作品中感知其世界,并精准的评价,促进儿童的更好发展。
        结束语:在中小学儿童的艺术课程教学中,需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儿童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培养儿童相关艺术技能与艺术能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儿童学习艺术有关知识的兴趣最大程度的调动,使儿童保持积极心理加入到课程活动中,并使儿童形成对艺术课程正确的价值取向,主动的学习与探索,将自身潜能充分激发,达成艺术技能的有效掌握,也实现想象、审美等能力的全面强化,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程鸿.音乐课程与教学的育人价值优化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15):171.
[2]贾志清.小学美术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价值以及方法研究[J].北极光,2019(03):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