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路径 高慈斌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高慈斌
[导读] 初中数学课程具有严谨性、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创设教学情境、寓思于疑、善于联系实际等。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仁和镇中学   高慈斌  674214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具有严谨性、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创设教学情境、寓思于疑、善于联系实际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引言:数学科目作为初中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标准,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有主见、有思想的人。目前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从书本上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更是应该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于相关的事物进行思考和探索,实践探索活动,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通过这样实践加理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避免“书呆子”的学习状况,又在实践的生活中运用学习的知识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对于相关的事物,观点表达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初中数学教育只是教育生涯中的一小部分,学生未来还可能通过升学进入高中大学以及更高的教育阶段,而始终保持这种创新意识,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对事物进行探索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学习激情。不断地提高自我能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应该受到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革新教学观念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开展中,老师要注意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逐步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运用新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加上数学属于逻辑思维的学科,对于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有一定高度。所以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压力,而过大的压力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产生是有害的。学生在长期学习压力的压迫下,其学习思维就会产生束缚感,对于新事物的探索,失去了创新的欲望和兴趣,那么这时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要将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教学活动相结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老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


对于相关教学活动环节的开展,老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成长特点出发。要以兴趣为引导方式,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而言,学生对于学习科目的兴趣太小,而本科目的学习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所以在这过程中,第一,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教学观念和理念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而数学作为一个逻辑思维方式较为突出的学科,理解过程中将和相关的实际事物相结合,展现出数学学习直观化的一面,降低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第二,老师要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让知识学习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经过理论知识学习后,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事务中去。从而得到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而学生在相关实际生活事务处理过程中,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自我的创新能力,还能大大地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三)注重课后自主练习,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后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很难做到对知识的强化练习,这就需要教师把课外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消化和吸收已学知识,促进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解题步骤进行详细讲授,并在讲授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重难点知识,让学生明白解题的重点。教师还需要给学生够充足的练习时间,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部分记录下来,并及时向老师询问或者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来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练习,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查阅书籍或资料才能完成的作业,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
        (四)注重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深挖课本教材,以数学课本知识内容为基础,布置合理有效的生活化作业,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多种类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进行多元的求解,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创新思维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积极的作用。由于创新思维与学生的主动学习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活跃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意识,让学生在多角度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形成较完善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盛晓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8(12).
[2]孙翠芹.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探析[J].考试与评价,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