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计克红
[导读] 数列知识一直以来都是数学考核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环节,若能够掌握其中规律,适当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则能够有效提高解题效率,增强解题的正确率。

云南省陆良县中枢镇第二中学 计克红 655600

摘要:数列知识一直以来都是数学考核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环节,若能够掌握其中规律,适当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则能够有效提高解题效率,增强解题的正确率。下文结合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列问题类型,逐一提出了相应的解题技巧,以便于同学们能够进一步领会数列知识点,掌握解题思路,克服在数列问题解题中遇到的困难。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列问题;解题技巧
        引言:高中数学主要涉及等差和等比两种数列,虽然基础知识不难掌握,但习题类型复杂多变,主要有求解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求解某一项具体的值、证明等问题。对于部分数列习题,学生如果采用常规做法难度较大,而根据题目情况使用多元化的假体方法往往能够柳暗花明,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
        一、错位相减法
        在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可以发现,“错位相减法”是同学们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若遇到等比数列求和问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相乘的求和问题,就可以选择错位相减法。一般情况下,建议在遇到数列问题时首先运用错位相减法,先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之后再将两个等式相减,最后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总和公式求和,以此完成解题。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先掌握数列的相关规律,才能够更灵活的运用解题方法。在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为了在“错位”后能“相减”出求和所需的结构式,一般列出前三项和后两项。
        二、构造法
        求数列通项公式是高中数列习题中常见的题型,求解该类题型的常规思路主要有利用数列定义、求解公式、利用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等。但是,部分习题较为特殊,学生采用常规思路,很难对其进行解答,可考虑运用构造法将其转化为能够使用常规思路解决的形式。为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应用构造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讲解相关的解题技巧,使其掌握一般的构造法思路,在解题中少走弯路.例如,对于an+1=pan+q(p,q为常数,pq≠0且p≠1)形式的递推式,学生可通过在两边同时加上合适的常数λ构造新的数列.同时,教师要注重筛选与讲解相关例题,使学生亲身感受构造法在求解数列通项公式中的具体应用,把握构造数列时应注意的问题,遇到类似题型能够尽快求解出正确结果。
        三、化归思想
        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想要确保化归思想的高效运用,教师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以便于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更好地、更合理地运用化归思想。数学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信息来源,在数学教材当中通常包含着广泛的化归思想,但对于化归思想而言,其并非像数学定义、数学公式那样,能够做出直接且具体的描述,其属于需要更深挖掘的一种隐性思想。


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对数学教材当中的规律实施归纳总结,将其中隐含的相关数学思想方式进行深入挖掘,并根据相应知识点实施理解,以此使学生充分掌握化归思想和各个章节之间存在的联系,并掌握化归思想处于各个问题情境当中的运用策略。一直以来,数列都是历年高考必考的一个内容。其实,对数列问题进行解决最常用的一个工具为通项公式,高中生一般会通过递推公式得到结果。对数列问题进行解答之时,要求高中生对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借助一些方法把通项公式求出来,之后再把数列转换成等差或者等比数列进行求解。
        四、分组求和法
        一个数列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数列组合组成,求数列之和时,我们可以利用组合求和法,分别将不同类型的数列求和后再求和。该方法可以快速解决包含等差数列和等差数列、绝对值、奇偶项的通航公式不同的数列求和问题。
        五、并项求和法
        在数列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够幸运地遇到能够运用错位相减法求解的题目,此时可以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比如:已知条件、求解方向、题目公式中的内部规律等,把握题目的类型,若发现这些项与特殊项之间存在联系,有时可以选择并项求和法进行解题。并项求和法就是结合具体的数列,将题目中的某些具有关联的项合并在一起,促使其具备某种特殊的性质。因此,使用合并求和法解题,则可以将题目中的项放到一起先求和,之后再解决“Sn”的问题。
        六、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是与常规思维模式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模式,也就是从思维的反向层面去思考问题,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利用逆向思维模式,有时更便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在数学教学当中,培养逆向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列问题中的逆向思维应用,在采用常规的求解方法求解完成后,可以尝试对问题进行逆向设计,进而形成不同的问题形式,实现一题多练,这在高考复习阶段是提高解题效率与系统性的重要方法。在变式中,两个求解方向原理都是减少变量,简化问题,应用的是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将问题转化成数列中常见的连续三项递推式求解通项公式的问题,可通过观察构造新的数列形式,向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形式转化,进而采用相关的定理或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结束语
        总之,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应用条件和方法各不相同,同学们要注意抓住它们的特征,结合解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数列的和。同时,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证明能力,教师既要注重传授相关的证明技巧,又要引导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认真总结与反思相关的解题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列习题的解决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坚.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探究[J].高中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7):92.
[2]王庆荣.剖析高中数列问题解题技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108.
[3]邹平伟.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之研究[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