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访"背景下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田进军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互联网+信访”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方式.本文主要就“互联网+信访”背景下政府网络的舆情治理进行了一些分析探究。

江苏省句容市中共句容市委党校   田进军  2124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互联网+信访”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方式.本文主要就“互联网+信访”背景下政府网络的舆情治理进行了一些分析探究。
关键词: “互联网+信访”;网络舆情;治理探析
        引言:现如今“互联网+信访”新兴模式的2.0里面,已经逐渐融入到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理念、文化民生等各种领域。这种发展模式对推动我国信访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收集、调处、转接等,与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密切相关。因此探析“互联网+信访”背景下,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特点,对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创新,创造有着巨大帮助。
        一、“互联网+信访”的具体内容
        1.1网络平台的应用
        “互联网+信访”是一种基于传统“阳光信访”模式集合互联网,并依托信访系统所构建出的兴行体系化信访工作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民众可以通过热线、信箱、网络留言等多种方式与政府进行沟通、提出意见,政府通过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为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许多便利。
        1.2多元化的融合创新
        “互联网+社会治理”的一种实践所衍生出的新兴模式,便是“互联网+信访”。这种新兴模式不仅是信访治理主题多元化发展,将律师、社区志愿者、专家学者、委员代表等各种角色协同参与在信访治理中,通过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方式使信访的效率更高;此外,融入新媒体可以不断优化信访的结构,在信访的治理中第三方信访组织不断参与、扩大,信访人和社会群众在信访治理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信访”的具体意义
        做好信访工作是社会良好发展的必要保障。要以为社会群众服务为主旨,切实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矛盾,创造社会和谐统一的良好风气,营造内部公正公平的良好氛围,保障我国的改革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某些信访工作出现问题,追其根源,是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没有慎重考虑便下发决策、没有遵循政策要求。因此,在进行信访工作时要积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行公平公正的基础建设。
        定期下访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要群众自主上访,信访部门也要定期深入到群众内部,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尤其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前要及时收纳群众意见,做到政府与员工心意相通,不仅群众满意,增强了对政府的信任,也有助于我党的发展建设。
        三、“互联网+信访”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影响
        作为新时代下的新模式, “互联网+信访”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处理和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对我国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也起着促进和监督的多种作用。
        3.1网络舆情信息回溯性提高
        随着新时代网络媒体平台的不断建设与完善、网络舆情大数据的投入使用,保证了大量网络舆情信息的保存,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当一种新兴的言论对当下舆论导向产生影响时,社会群众很容易联想到其他类似的舆情信息,此外,当网络舆情危机导致舆论产生对抗性矛盾时,新舆论背后的真实事件往往会被论定为不公。



        3.2网络舆情治理更为复杂
        “互联网+信访”这种新型模式更强调多元化的信访治理,因此,促使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内容和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一方面信访治理的主体多元化使得群众参与的方式和政府治理的手段,在不断复杂化,不同治理主体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到网络舆情治理中,通过法律、管理手段、政治等多种方式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信访治理客体也在不断多元化,这使得治理的内容和网络流传也随之不断复杂化,“互联网+信访”这种新模式融会了文化、民生、经济、政治等各种领域的舆情信息,并通过论坛、微信等公众平台交叉传播。
        四、“互联网+信访”背景一下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
        4.1信息虚实糅杂,政府难以决策
        随着“互联网+信访”这种新型模式不断渗透到传统信访领域中,各种媒体营销会因经济效益而主动引导舆论走向,左右群众的情绪,通过夸大渲染、刻意扭曲新闻信息的方式博人眼球。一方面社会群众由于信息过滤的能力不足以及道德法律意识的欠缺,对各种新媒体传播出的信息难以筛选,这些问题集中反馈到信访领域,对政府核实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另一方面,普通群众的认识偏差也促进了不实消息的大量传播,虽然管控网络舆论的发展容易,但纠正社会群众的舆论认知,规划整治网络平台建设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
        4.2多元主体难信任政府
        “互联网+信访”虽然促进了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但给政府的治理主导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一些多元主体借助网络媒体平台的便利夸大了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大肆宣扬虚假信息,从而对社会群众造成了巨大恐慌,甚至引发信访媒体的纠纷,这种方式会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即使第三方参与到信访的网络舆情治理中,仍然会出现群众“姓上不幸下”的信任危机,但由于如今多元主体的话语权,不断提升,网络媒体平台的复杂多变,对政府发生的力度,产生了即为不良的影响,因此政府很难发挥引领作用。
        五、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创新路径
        5.1积极引领发生,规范多元主体
        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规范基层信访的网络舆情主体,不断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措施的机制。政府应该积极引领并规范社会网络媒体和第三方组织的健康发展,推动官方组织与民间组织的良性协作。此外,政府应严格把控网络媒体舆论导向,积极引导舆论都健康与有效性。
         5.2完善舆情治理的机制建设
        在“互联网+信访”背景下,推动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有效建树,其主要是通过健全网络舆情平台,规范多元化主体.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保证政府的网络舆情治理有法可依,积极健全网络舆情治理的责任制,确保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严格。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宣传网络舆情的法制教育,主动公开与清情况上报,构建一个公平透明的网络舆情治理环境。
        六、总结
        信访工作是需要长期进行,具有灵活性、复杂性的一项工作,互联网与信访结合到新模式,虽然有助于群众与我党的沟通交流,但仍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舒晓琴.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理念新思路[J].求是,2o16,(4):50~51.
[2]雷浩伟﹐田田.创新信访改革思路:信访第三方处置机制的运用分析[J].南方论刊,2017,(3):33~35.
[3]王萍.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J].青年记者﹐2017,(5):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