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建引领思政教育的工作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董诗涛
[导读] 随着当今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诱惑力增加,学生对人生、世界的认识以及价值观等都更加多样化,甚至在理想、社会责任以及诚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颇,扭曲了原本正确的态度,对党建工作有不利影响。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  董诗涛  679100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诱惑力增加,学生对人生、世界的认识以及价值观等都更加多样化,甚至在理想、社会责任以及诚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颇,扭曲了原本正确的态度,对党建工作有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务必要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政觉悟,以促进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学校党建引领思政教育的工作路径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学校党建;思政教育;工作路径
        引言:当前,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党建育人工作现状,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髙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党建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较为单一
        党建工作是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旗帜和标杆。党建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做好党建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途径。党建工作需要突出时代性和传承性。然而在当前,学校党建工作的宣传和机制主要仍是公众号和网站,学生的党建机制发挥不够明显,仍停留在传统的官网,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媒介组织和进行党建工作。
       (二)形式落后,管理松散
        多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多偏重于文化课学习,对思政教育不重视,在工作形式上一直延续传统的方式,多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思政教育逐渐被学生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书面理想式内容。其实,现在的社会形式变化快,学生对思想政治并非漠不关心,只是课堂内容与他们关心的问题已经脱节,无法让他们感受到思政教育的价值,从而丧失了学习动力。
        (三)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
        新媒体是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新媒体对于丰富日常生活方式特别是信息传递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必须主动融入新媒体的发展大潮,充分运用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战略,提高党建引领作用。然而,当前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仍不健全,有待完善。因此,从决策层制定或者出台相关的新媒体发展的政策和机制,教育研究打破传统的组织方式,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的路径,最终使得新媒体融入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研究。
        二、学校党建工作引领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赋予思政教育“一个突出位置”
        一是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学校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研究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支委成员带头讲思政课、党员干部主动讲思政课制度,每人每学期结合学习和工作至少讲两次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思政教育常态化,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纳入日常检查考评。学校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在学习教育上对标看齐,在规定动作上实做增效,在日常建设上深耕细整,做实做优学习教育、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组织生活、阵地建设等党建基础性日常化工作。三是融入党员教师管理教育。加强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除科学制订学习计划、创新学习载体,还增补导学制度,针对重大理论学习专题,通过视频学习、共读书籍等途径,引导党员学习不断深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坚持五育并举,丰富党建育人内涵
        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的核心要义。学校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坚持五育并举,以全人教育的理念,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党建育人实践。要突出思想引领,以道德养成教育为基础,实施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美育实践,以学生党建活动,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要着力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增强劳动能力,弘扬劳动精神。
        (三)严格党员教育管理
        学校党组织通过“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来引领党员争做“四讲四有”好党员,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通过在校内佩戴党徽、在办公桌设置党员示范岗标牌等,在群众面前亮出党员身份;通过每个党员向社会、向学校、向师生、向家长亮出一句话承诺,明确自己的责任目标;通过“党员电子手册”,记录党员在校内外各项活动工作中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服务奉献等情况,在党员“双结对”活动中,资助结对的困难学生和群众,参加志愿活动,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立党员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生涯导航.心理咨询和其他学业服务,鼓励党员在教学中争做岗位能手,主动进行公开教学,分享教学反思。
        结束语
        在多元化形式日趋明显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党建和思政教育的有效互动对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价值,更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蔡有清,罗伟刚.新形势下学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40):13-14.
[2]冯立,程威,张金良.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4):100.
[3]蒙裕青.学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9(23):204-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