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运用与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性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卢贝贝
[导读]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面对这样的教学要求,高中音乐的教学就要围绕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进行,同时要重视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音乐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指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卢贝贝   湖北省巴东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444300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面对这样的教学要求,高中音乐的教学就要围绕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进行,同时要重视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音乐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指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音乐;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德育教育;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34-02

        作为一种艺术类课程,高中音乐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教育热点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对学生渗透音乐核心素养教育,也成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本文从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出发,提出了一些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策略,以期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借鉴。
        一、尊重个性化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在现代家庭当中,极为重视学生的特长培养,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让孩子学习一些课外技能,例如古筝、琵琶等等,这些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生存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现代教育指出,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尤其是在学生高中时期,每个人的个性化表现明显,对于喜好也有了明确的方向,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古筝,有的学生喜欢二胡,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深入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没有生活的音乐无法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无法有效激起学生内心的情绪波动,这一问题现象在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高中音乐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吸取周围的事物作为良好的教学素材,做到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在培养高中阶段学生音乐赏析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使学生自觉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个人音乐素养与思想品格等提升。
        例如,在进行《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广西的桂林山水、壮族的“三月三”节日图片与资料等,这些都代表了地域与民族的特色。然后,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这些图片与资料向学生介绍了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民族生活风气的美好,在课堂中加以巧妙的引导与创设情景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风貌,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与感染的氛围之中激发自己的认知,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从而进一步产生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的思想觉悟。最后,笔者再适当引出民族文化保护、民族音乐发展现状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们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与行动,使学生能够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文化保护当中,从而有效为推动文化、音乐发展等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优化音乐资源选择,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
        教师想要很好的在音乐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等方面出发,切实做到逐步渗透德育教育。高中音乐课程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从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为切入点,在歌词、旋律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这样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等,在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品质提升,使高中阶段学生能够具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格与能力。



        例如,在进行《祖国歌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这首作品就是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良好切入点,作品当中充分表达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于是笔者在课前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渠道查询一些相关的资料,了解到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情感等。然后,笔者在课堂中带领学生们有感情的进行了诵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与民族的奋进,认真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在祖国建设当中所迸发出的无比热情、对祖国的浓厚热爱等。最后,笔者再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谈一谈从小到大的改变有哪些,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实现情感上的升华,同时让学生们在欣赏这首作品优美的旋律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学生自主创作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国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不断提高,在娱乐文化生活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不论是古风的词曲以亦或是古代诗词转化的歌曲都可以帮助我们来学习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学生高中时代,有了一定的知识文化基础,对于音乐的喜爱也有了明显的个人特色,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重视和宣传,每个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认知。那么教师就可以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和音乐相结合,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
        例如我们在学习《从古典走向浪漫》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欣赏一些古风音乐,然后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典乐曲(如:高山流水、梁祝、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来进行填词创作,要求要符合音乐意境,并能有完整的表达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体会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乐趣。
        五、落实新课改理念,运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重视实践教学。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让中学生通过实践进行音乐的创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教会学生简单乐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表演,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氛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有利于中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渗透有着重要的作用。
        2.重视教学的方法。高中音乐的教学能够
        让学生通过聆听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有效地缓解学习中的压力,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的聆听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3.丰富教学的内容。高中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对教学的内容不断地进行丰富,音乐能够让每一个人产生特殊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不断的进行丰富,让中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的习俗对音乐教学内容不断地进行扩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利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中学生的不断发展。
        总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让学生,使学生喜欢音乐;音乐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音乐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参考文献
[1]彭玉蓉.高中器乐教学奏响音乐素养教育—谈基于核心素养的三种器乐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18(10):87-88
[2]谢华.音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8(18):100
[3]神璐.音乐新课标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功能体现—基于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8(10):80- 8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