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融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黄俊
[导读]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输出,更加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动态。新课标中强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使得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综合素养有一个全面的提高。

黄俊   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松林学校
【摘要】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输出,更加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动态。新课标中强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使得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综合素养有一个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13-01

        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运用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要在课堂开展中充分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开放式的问题设置和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开放度,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高效的掌握初中数学学科知识。
        一、设置开放性问题
        众所周知,数学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数学问题,并且这些数学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教学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思维逻辑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运用开放性思维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1】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运用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具有更广泛的思考和探索空间,帮助学生在学习时突破传统思维,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相加”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小明从家里出发,他先在路上走了40米,又向在路上走了50米,那么他现在去你家的距离有多少呢?学生在学习这道题时,往往根据惯性思维认为:40+50=90(米),小明先走了40米又走了50米,所以小明到家的距离是90米。但是,这道题并没有说小明走40米和50米的方向,因此也可能是40-50=-10(米),小明先往一个方向走了40米,又往另外一个方向走了50米,所以小明离家里的距离是10米。这道题有两种解题的方法,这两种解题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反映了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帮助学生建设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



        二、设置开放性活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中,设置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教学中来,同时设置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在设置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设置与学生水平和知识能力相当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的探索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合理,科学的设置相应的活动,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2】教师在设置活动的过程中,要把小组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从而拉近学生的距离,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在当中积极的进行交流。
        例如,在学习“概率”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相应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给每小组的同学分发色子,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掷色子的活动,由其中一位同学进行掷色子,另一位同学对掷出的点数进行记录,记录下学生掷色子时的点数,并且统计全班同学的数据,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色子点数的数量关系,学生就会知道每一个点数出现的可能性都为1/6,也就是说每个点数的概率都是1/6,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印象,使得学生能够在开放的活动当中掌握到更加丰富的知识。
        三、设置开放型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就要在课堂开展在设置开放性的情境,通过情境的设置,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3】
        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播放奥运五环或者日环食的图片,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光看圆与圆之间具有哪些位置,在学生观察之后,能够知道圆与圆具有相交、相离、相切这三种位置关系。同时教师在课堂开展中也可以为学生例举一些生活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一个具体的掌握。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这样的教学情景进行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圆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有哪些是两个圆相交的位置关系,又有哪些是两个圆相离的位置关系。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投入到生活当中去,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开展。
        四、总结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整体掌握。
参考文献
[1]沈春霞.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3):29.
[2]季春英.开放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6):181+183.
[3]靳红芬.浅谈开放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3(1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