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的这一条路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李雨穗
[导读]

李雨穗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21-02

        当老师,是我内心喜欢的一件事。想起龙应台说的那句:“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当是一个幸福的人。
        在最初的兴奋和忐忑中走上讲台,转瞬十年三届。回顾这十年,我似乎并不是初中或高中同学们想象中那样,“顺理成章”会是一名优秀的老师。
        我的第一届,高2013届。自以为是地认为,如果不能威严的站在讲台上,学生们会“掐死你的温柔”。所以孩子们一旦出现了一点点不守规矩或者“挑衅”,我就会惊抓抓地宣示主权,树立威严。虽然最后高考成绩还算过得去,但我觉得,第一届的我,一点都不可爱。
        我的第二届,高2016届。吸取第一届的教训,第二届,我想做一个“可爱”的人。于是,课上课下都对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和“讨好”。我可能以为我是一名好老师了,但最后高考成绩说明,这种“放纵”模式也是行不通的。第二届的我,不那么可敬。
        到了我的第三届高2019届,第四届高2020届,我大概才较为清晰的知道,怎样做一名好老师。那个样子,应该是可爱又可敬。
        我心里认为的“可爱可敬” :
        1.放低姿态。老师应是高高在上,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唾沫横飞”。他的工作是和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进行团队合作,分享智慧。当姿态低了之后,那脸上会自然挂上微笑,可爱而温暖。
        2.做自己。对于我自己,本来就是一个爱笑爱闹、生动有趣的人,那就自然地笑。为什么要收起自己的笑容,穿上成熟的职业装,伪装得“稳重大气”呢?孩子们也说,最爱我的笑容,让人觉得温暖而有力量。
        3.站稳讲台。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要对得起脚下的三尺讲台。因此,要时时刻刻给自己充电,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应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当你站在台上的时候,你应该是闪闪发光的。而这种光芒,不是用讨好似的微笑换来的。
        4.用心树人。我一直希望,孩子们在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之后,不仅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还知道这个社会需要怎样的价值观,需要怎样的人;让学生学会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所以,教学绝不是仅仅为高考服务的,应该更具完整性,更具灵魂。
        另外,在“为人师”上,我有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尊重学生,和他们共情。看到孩子们上课打瞌睡或趴着,我会拍拍他们:“是不是昨晚没有休息好还是哪儿不舒服?” 学生们偶尔没有及时交作业:“我昨天的作业是不是布置多了?还是其他科作业多?家里有什么特殊情况吗?”因为误会在班上批评了学生:“很抱歉啊,Echo误会你了~给你买个棒棒糖补偿一下可以不?”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互动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关系。师生关系的建立以教育的需要为基础,师生交往为条件,以尊师爱生为感情纽带。他们是学生,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是相互尊重的。
        2. 让课堂生动起来。我不想为了取得好成绩,逼迫孩子们去学习英语,消耗他们对英语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但是,又要拿成绩又要不招学生厌烦,就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让孩子们想上英语课。那么,我们就要多花一些精力去备课,备课的同时,反问自己:这个环节,怎样设计才会有趣?上完这堂课,孩子们应有怎样的收获?因此,晚自习我不上课,更不会考试。这并不是我偷懒,因为我觉得有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可以安排。比如孩子们可以在晚自习做英语值周报告、阅读英文杂志、看各类英语演讲视频,举办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歌曲小组赛,英语电影配音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等。通过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确实是趣味盎然的。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认真设计参与性强的活动任务,记忆类游戏、角色表语、小组竞赛等都是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好办法。
        3. 做一个“偷懒”的老师。我知道,能够走上讲台,老师们都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八节课。但是课堂,终究是学生们的课堂,是他们去参加各种大考小考,所以,把课堂还给他们。老师“懒”,那学生就会被逼着勤奋,老师不动,那“动”的就只能是学生。在课堂上,想方设法的,要让学生动起来。在备课的时候,每一个环节步骤,都问一下自己:这一环节,孩子们可以怎么“动”?一些学校出台了“一堂课老师原则上讲课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规定,引发了媒体的关注与专家们的争议。尽管硬性限时的做法不利于教师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形成,“一刀切”的方式也不可能照顾到歌学科、各类题型之间的差异性,但这可以看成是对传统的教师独霸课堂现象的一种制约。无论如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成为必然趋势。
        4. 欣赏学生应当是教师的本能。欣赏是一种十分特别的力量,它使欣赏者内心愉悦,是被欣赏者奋进向上。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州有一个出了名的坏孩子,他常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曾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管教这孩子。在对孩子进一步了解之后,继母对父亲说:“你错了,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经常用言行来影响他。在她的引导下,这孩子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后来成为美国当代注明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内基。因此,当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并寄予他某种较高的目标值、期望值时,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产生超乎平常的动力。相反,当老师用厌恶的眼光看待他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我喜欢当老师,喜欢这份收入不高但却给我带来无限幸福感的职业,当然还有人们羡慕的“两个假期”。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只愿对得起自己这份热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