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视角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张晓琴
[导读] 职业素养培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特色,其成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从工具性而言,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语言与文字工具的能力。从人文性而言,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人文精神,增进文化涵养。两方面相互促进,将有助于提升中职生的综合性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还未完全体现出这一教育培养要求。鉴于此,本文基于教学实践经验,探讨

张晓琴    腾冲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职业素养培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特色,其成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从工具性而言,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语言与文字工具的能力。从人文性而言,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人文精神,增进文化涵养。两方面相互促进,将有助于提升中职生的综合性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还未完全体现出这一教育培养要求。鉴于此,本文基于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语文;中职;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193-01

        中职的语文教学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是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点的。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独特的个性。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中职院校的学生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身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树立岗位意识,也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能说、会写、善于沟通、踏实肯干的职场新人。
        一、以职业素养引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以职业素养引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符合中职学校办学的方向定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过“教育为人生”的著名论断,即教育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追求自我实现与人生幸福的目标。绝大多数中职生将在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少部分选择升入高职学习。根据就业反馈显示,中职学生在职场中频繁暴露出口语交际、文字书写、应用文写作能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如何突出职业素养培养要素、填补学生能力短板,便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其次,中职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要求我们转变教学思路,通过突出职业特色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将课程与职业发展相对接,可为学习注入外部动机,促进学生认识到语文与个人发展前景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改变对语文的固有印象,重视语文课程学习。
        二、职业素养培育视域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是因各方面因素产生的,为在教学中突显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要寻求全面改革,带动教学局面的整体更新。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优化教学方法
        凭旧有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职业素养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探索提高课堂互动性的途径,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开展真正的阅读、写作、表达活动,而非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在学习基础模块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其次设计层次化问题,以问导答,以问促思。


例如,教学诗歌《雨巷》时,可先配合音乐,朗读诗歌,其次提出问题:“‘悠长’‘寂寥’等词表现了居住地的哪些特点?”“本诗的结尾是对开头的重复,这种重复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对于应用性较强的模块,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将写作、表达等活动置于具体的情境要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构架内开展计划、交流、合作,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线索,是实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概而言之,为符合职业素养培育的要求,中职语文教材建设应当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在内容选择上,要增加应用性文章的比例,让学生学会阅读应用文体,掌握从文中选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使之成为今后职业发展道路的关键技能。第二,教材内容要突出时代性,增补一部分反映当代世界变化的文章,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增加有助于开展朗读教学的文章,让学生体会文字之美,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育实践证明,朗读教学对于基础较弱的中职学生而言,是一条具有可行性的人文教育路径。第四,要尤其重视写作教材的建设,去除不符合时代特色的文体目录。对于教材中选编的范文,也要及时更新,使范文显示出当时当代的真实面貌。
        (三)提高师资力量
        职业素养培育要以一支高素质、稳定化的中职语文教师队伍为保障。但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占到较大比重。兼职教师对中职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要求了解不全面,教学针对性不强。而且,兼职教师流动性高,难以管理,与学校教师群体缺少教研交流。因为各方面原因,师资不足成为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抑制性因素。
        鉴于此,首先,学校要重视语文师资力量的建设,转变过去的“重专业技能课,轻公共文化课”的现象,着力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合格教育资历的全职语文教师。其次,提高学校中职教师的教研水平,支持语文课题立项,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最后,构建培训体系。对新任教师要加强入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身份转变。对有经验教师,多提供学术交流、校际沟通的机会,让教师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语文教育经验,增长教学才干。
        (四)转变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系统不仅可反映教学质量,还能够对教学效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在职业素养培育的视域下,要转变原有的考评体系,融入考核职业素养的目的。总体而言,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一定要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区别开来,以中职生的特点为基础设计评價系统。例如,在试题中增加对字词音形的考核、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核、对写作基础的考核,以激励中职学生正视语文基础薄弱的问题,强化语文基本功。在编制试卷时,多融入职场对学生素养的要求,结合各专业的特点,设计具有语言应用模拟情境的试题。
        综上所述,职业能力视角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中职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只有将教材改革坚持“面向职业”,才可以顺应时代发展,促进中职教育更好地发展。作为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切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践“文化基础课为理论课服务,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并协同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职教目标,努力为当今社会输送优秀的、专业扎实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费新苗.探讨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现代职业教育,2017(33):230-230.
[2]李小敏.基于职业需求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7(4):65-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