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代传芬
[导读] 作为数学教师,光靠埋头做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不能把自己定位成“教书匠”,要以学者的姿态面对教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掌握提问的控制技巧,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代传芬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
【摘要】作为数学教师,光靠埋头做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不能把自己定位成“教书匠”,要以学者的姿态面对教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掌握提问的控制技巧,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09-01

        课堂提问作为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和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使用课堂提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一、明确课堂提问目的与方向 
        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明确提问的目的与意义所在。这是提问环节能否提升教学成效的关键。基于教师进行提问的目的不同,应合理设置差异化提问内容,具体涵盖促进学生深化对知识理解的问题、促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的问题等。同时,教师应注重把握所提出问题的逻辑结构,从而使学生能够藉由作答实现对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的全方位理解。对于提问的注意要点而言,教师应严格遵循教学课标与教学进度,注重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并遵循感性认知到理性领悟的引导过程,使学生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渐进式理解与内化。在所提出问题的具体内容设置方面,教师应采取由点及面、层层递进的提问模式,最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此外,在课堂教学提问环节,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的学情,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
        二、合理选择提问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当能够促进课堂的开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为此,在初中课堂中,教师要合理选择提问时机,准确把控课堂教学气氛,使其能够真正助力于学生的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的开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疲惫之时选择提问,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或者在课堂总结时,也可以通过提问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遇到难处等时候进行提问,从而起到调节学生学习状态的作用。比如可以在知识衔接处提问,在纵向、横向、侧向等联系,对比处设问,连旧引新,以新待旧,启发学生承上启下,过度顺畅,知识连贯,或者在最容易混淆和最容易忽视处,故设疑团,使其急于想揭晓,诱发积极主动思维。总之,课堂提问应当能够助力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为此,初中数学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确保课堂提问的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三、把握好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一)把握好课堂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难度同学生的心理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难度较大,就会使学生丧失回答的信心与欲望,而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则会使学生对这些简单问题不屑于回答。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从初中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思维能力出发。使课堂上所讨论的问题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掌握好课堂提问问题的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不要一下子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放底难度,逐渐递进,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和综合运用现有知识,在再此基础上发挥,这样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可以采取有步骤、有层次的方式来进行难度较大问题的探讨。把那些学生不能一步想到的问题分成多个层次,逐步加深思索的难度。但是,在进行这一“度”的把握时要注意各个层级之间的平稳过渡问题。不仅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逐渐深入。而且不能限制住学生的思维。
        (三)抓住课堂提问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用互相联系的提问,让学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实践中学习,既弄清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四)精心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要评价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课堂提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设置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理解、去思考,并使知识点逐步渗透到问题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或需要启发学生思维的地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备课时都应尽可能考虑到。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难度不同的问题。
        四、将课堂提问主体和受体扩大化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除了对学习程度好、在课堂上活跃的同学进行提问以外,还要注意提问学习程度不好、在课堂上不够积极活跃的同学,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足够重视,进而对其进行思考解答。同时,在如今的教育新形式下,课堂上的提问者应当不仅仅是局限于老师,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这种提问主体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一些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也可以组织同学分组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顺利推进教学任务。
        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就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0(87):80-81.
[2]薛庆霞.初中数学实现深度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9):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