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单云芬
[导读]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可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诱导学生融入学习状态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增强师生交流互动,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单云芬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板桥街道第二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可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诱导学生融入学习状态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增强师生交流互动,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10-01

        当前我国数学教学普遍出现了教师教学困难,学生学习困难的现象。数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是一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也是影响教学效果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要从教师的备课入手,教师只有在课前对课程有明确的规划,有完善高效的教学设计,才能够在上课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说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弊端
        1.对教学设计的重视不够
        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前期的备课阶段,只是单纯的备课,没有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时间等进行科学的安排,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照搬照做,没有思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忽视教学设计的现象,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2.对学生的重视不够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少,学生参与课堂的实效性低,有很多课堂只是形式上热闹,其本质没有起到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总结能力、解题能力的目的。
        3.对教材的分析不足
        数学学科的所有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知识的关联性,对教材中学科目标、学段目标、章节目标、知识点等没有进行有效的联系,在教学设计时缺乏新旧知识的整合,对教材缺乏整体性的分析。
        二、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重点环节剖析
        1、前期分析需入微
        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学习任务和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是指教学目标所期望的结果与学生当前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其核心是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不是研究解决方法。学习任务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参与的各种活动,学习任务分析的重点是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由于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设计教学”,所以学习者分析是“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2]。学习需要、学习任务和学习者分析是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习需要、学习任务和学习者分析不能完全靠教师的经验来确定,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力求做到全面、准确、细致。
        2、目标制定需科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突出全面性、具体性、适宜性和过程性。第一,全面性。


一方面,要整体把握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联系与区别。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目标分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它具有目标内容的完备性和指导范围的广泛性。学段目标的要求比总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学期目标受制定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学期教学目标内容与教科书内容紧密配合。单元目标是一种近期的目标,它比学期目标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课时目标是最具体、最直接、最可操作的目标,它的实现最及时。另一方面,课时教学目标要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第二,具体性。教学目标表述应清晰、具体,既做到显性描述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又切实提出主要的过程经历,以及伴随过程需要落实的方法掌握、能力培养、数学思想渗透、情感态度教育等方面的要求。第三,适宜性。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难易适度,并具有学段、学期、单元、课时的针对性、层次性等特点。第四,过程性。要全面理解“过程”也是目标的理念。我们经常讲“让学生经历某某过程,从而加深对某某概念、某某公式、某某定理的理解”这样的话,经历“过程”一定会有利于知识技能目标的更好实现,但不要认为“过程”只是为“结果”服务的,经历过程本身就是课堂实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学是为了学会”“学是为了会学”,“学会”与“会学”,只是两个字颠倒了一下,但含义完全不一样。“学会”关注的仅仅是结果,“会学”关注的不仅仅是结果,关注的不仅仅是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哪些操作、观察、阅读、分析、探索、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有了哪些体验和感受,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积累了哪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3、内容确定需贴切
        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应基于课程标准,围绕教学目标,贴合学生基础,综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后确定。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体现:一致性。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服从教学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选择性。不能把教材当作唯一的学习材料,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出发重新解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加工。适切性。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基础和生活实际。学生现有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学生的问题、困惑、见解、兴趣、经验、感受、智慧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层次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原则,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要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找准学生思维的“生长点”。
        4、方法选择需适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无好坏之分,关键看其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启发式的讲授、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但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单一选用一种方法,常常需要把几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渗透或交替使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训练等进行简约化处理,并非是简单的机械性压缩,而是对教学设计的科学优化,使课堂由繁杂走向简约,由紧张走向轻松,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执行效度,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沈文汉.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J].江苏教育研究,2016,(Z1).
[2]祝一兰.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J].学周刊,2015,(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