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叶宗树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发散性思维十分活跃,好奇心旺盛,在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则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以及音频、视频等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水准,不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还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

叶宗树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发散性思维十分活跃,好奇心旺盛,在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则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以及音频、视频等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水准,不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还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图形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37-01

        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是当前背景下小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小学数学图形教学活动,可以营造出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模式下学生缺少学习动力的状况。此外,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对教学方式加以创新,使得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目前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自身的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已经注意到了多媒体的优势,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却并不仅仅是将图片和文字、声音相结合那么简单,需要教师制作出具有趣味性、层次性、有效性的优秀课件。因此一些计算机能力水平不高的教师,就会觉得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负担,逐渐减少了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降低了多媒体的潜在价值[1]。
        (二)多媒体课件内容不合理
        一部分教师是不够重视多媒体的应用,而还有一部分教师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不仅学生的欣赏时间过长,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还会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受到抑制,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学习,与最初的数学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另外,一些教师将课件内容设计得过于繁琐精美,为了增加趣味性运用了大量的动态特效,过于花哨的课件不仅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产生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问题。
        二、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强调在一定的情境中引入新知,并提出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声音、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活跃,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育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Flash动画——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并把问题贯穿于情境动画之中。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1/4。


”八戒听了不高兴,叫喊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1/6,也得给我1/5。”悟空乐了,赶紧切了1/5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为什么比你们吃得少呢?”教师在动画播完后设疑:“你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并从新旧知识的矛盾中激发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突破重难点,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在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中,因为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因而在动手操作时,很容易产生误差。这时就需要恰当地应用多媒体。[2]多媒体能把知识的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有机地呈现出来,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验证“2cm、6cm、4cm”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时,很容易产生误差,误导学生。这时利用动态的电脑媒体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象,于是在多媒体上就放大三根小棒发现短的两根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样就直观形象地突破了难点。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使数学练习分层化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多媒体技术在分层教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制作了分层练习。
        例如在《分数的加减》这一章节的练习课的课件中,把习题总共分成了容易、较难、难这三个层次。学生从容易入手,每做一题都可以立刻得到评分,并及时的得到鼓励。在完成了基础题后就可以向较难、难这两个层次挑战,这样不仅能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容易的题目,得到鼓励,从而恢复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增强探索钻研的精神。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尤其是引导学生在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增强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发展智力以及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覃锦梅.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数学教研,2005(10).
[2]徐立国.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