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烹饪专业中式热菜制作理论教学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吴刚
[导读] 中等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菜肴制作更是烹饪专业教学的主干。热菜制作作为烹饪教学的重点,其理论教学的要求更高。加强对热菜制作理论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促进烹饪专业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吴刚   云南省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中等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菜肴制作更是烹饪专业教学的主干。热菜制作作为烹饪教学的重点,其理论教学的要求更高。加强对热菜制作理论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促进烹饪专业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烹饪;热菜制作;理论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165-01

        一、热菜制作理论教学
        变传统的热菜教学的“三步教学法”即讲菜谱(介绍原料)、操作过程及菜肴特点,为“八步教学法”即概念命名、烹法、原料、过程、特点、要领、菜例和营养。
        (1)概念和命名的讲解
        讲概念就是将菜肴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学生,如菜肴所属菜系,发展状况及有关历史典故等。以“松鼠鱼”为例,先要让学生知道它是苏菜中的一道名菜,鱼要用鳜鱼,也可用性质特点与之相类似的品种。还可讲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为“松鹤楼饭庄”题名,品尝了色、香、味、形俱佳的“松鼠鱼”后,封赏店主及厨师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这些美好的联想愉快地进入教学过程。中国菜是十分讲究名称美的,这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以菜肴看形态命名的有“菊花鱼”、“萝卜肉”、“蒲棒里脊”等,借助民间故事命名的有:“八仙过海”、“麻婆豆腐”、“东坡肉”、“叫花子鸡”等;以所用主料命名的有“烧海参”、“干烧鱼翅”、“麻辣肉丝”;运用夸张比喻方法命名的有“佛跳墙”、“百事如意”、“玲珑球”;以烹饪技巧和器皿命名的有:“三蒸九扣”、“汽锅鸡”等,总之为菜肴起名的方法有很多。
        (二)对烹饪方法的讲解
        在热菜制作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讲授烹饪方法。中餐的菜肴种类较多,而且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一定要将烹饪的方法讲述清楚。一些菜肴的烹饪过程和方法可能较为相似,教师要做好区分工作,避免概念混淆。
        (三)烹饪原料的介绍
        原材料包括主料、辅料和调料,这些材料在烹饪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也不同。教师在热菜制作理论教学中,要向学生一一介绍这些原料在菜肴中起到的作用。只有实现所有原料的完美调和,才能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比如在“蒲棒里脊”这道菜的制作中,有两道加鸡蛋的工序。虽然同为加鸡蛋,但是两道工作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第一道工序是为了增加菜肴的营养,第二道工序则是为了方面沾面包渣,增加美观度和口感。
        (四)烹饪过程的讲解
        烹饪过程的讲解是讲授菜肴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即从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配菜、烹调到菜肴装盆的全过程。菜肴的制作方法是讲授的重点。教师的讲授是否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是直接关系到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避免出现乱无章法、顾此失彼的现象。



        (五)菜品特点的讲解
        中国菜肴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中国菜菜品丰富精美,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风味特色。菜肴的色彩和香气、风味和造型、质感与营养以及菜肴的盛装器皿都是菜肴的特点。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菜肴特点时应应包括菜肴的色、香、味、形、质及营养成分等方面,但也并不是所有菜肴都要求从这些方面样样讲述,应有选择,有突出代表风味特色的菜肴为好。
        (六)对烹饪要领的讲解 
        每一道菜的烹饪都有一定的难度,比如“鱼香肉丝”这道菜,这道菜比较常见,但在实际的烹饪过程中还是很有讲究的,刀工、抹味上浆等都是控制的难点和要点,也就是所谓的烹饪要领。 
        (七)讲解例子 
        中国菜肴菜品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每一个都进行讲解。教师在热菜制作理论教学中,讲究的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本领,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事实上,很多菜肴都是有一定相通之处的,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就能够制作出许多不同的菜肴。
         (八)讲解菜肴的营养 
        热菜制作的核心是味道,但是最终的目的却是营养。我国传统的菜肴制作明显对营养有所忽略,导致了膳食失衡的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的观念深入人心。菜肴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强调营养的均衡搭配。
        二、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热菜制作教学的创新策略
        菜肴的创新,可以从菜肴的本身入手,就其影响菜肴的整体形象因素而言,它是原料、加工、味汁、造型等制作而成,改变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会改变整个菜肴。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指导学生菜肴创新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制作:(一)改变原料与调料。菜品要创新首先应在原料搭配上突破。中国烹饪向来主张主料、辅料的明细划分,这就易形成配料比例及味型上的固定化。从菜品的创新的路线看,对菜品主料、辅料及调料予以新的组合自然形成众多口味新、营养合、造型美的新式菜肴,是菜肴创新的重要方法。如:“松子鱼米”,主料鱼的选择有多种,墨鱼、鲈鱼等,如将鱼换成鸡、鸽等禽肉类其他也可以,但要求原料质感一定要嫩。同时配料可用玉米、水果、锅巴等,其风味也发生改变,足以证明主、辅料的错位或组合不单在口味上能有所突破,更可改变加工工艺技术,拓宽原料的使用范围。由此可见,菜品的创新可利用多方面的原料进行组合。(二)改变菜肴口。中国菜肴因地域不同,其口味各有不同特点与特色。如:淮扬菜口味咸中带甜,甜中有鲜,菜肴浓而不腻;粤菜以鲜嫩清爽且注重药膳和滋补为著名;闽菜以咸香,舔中带酸,口味清淡而不薄,甜而不腻;鲁菜味道稳定纯正,以咸甜味重而著名。因此,在菜肴的尝新制作过程中,可将不同地域凤味菜肴,在口味特点上进行融合、取长补短,制作更具新颖风味特色的菜肴,是很有必要的。(四)盛器要创新。烹饪行业有“美食不如美器”的说法,可见盛器在创新菜的背后也有它的重要性。美食不如美器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提倡单纯的华美盛器,而是说要美器也美。美食配上美器才能达到美上加美的效果。菜肴选用盛器应该体现菜肴“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原则,使每道菜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结语
        总而言之,理论教学内容的细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促进热菜制作教学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絮.现代烹饪文化的社会价值探析[J].智库时代,2019(45):247-248.
[2]刘铁钧.对我国烹饪文化民族特色的分析[J].大众标准化,2019(14): 13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